课件29张PPT。第九课 改革开放春晖学校 圣坤花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内容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3、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4、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5、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作用自学指导:4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1、改革前我国农村体制的弊端是什么?
2、党和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个弊端的?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有哪三个方面?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5、对外开放的作用是什么?
第9课 改革开放改 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生产经营责任制农村:城市:开 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的格局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gǔn)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面对小岗村自发改革的成功,中央的态度如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集中劳动,吃大锅饭2、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3、农村改革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指导,全国推广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这种局面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海尔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和国家实行什么政策有关?具体内容有哪些? 国有企业改革1、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
职工积极性不高2、国有企业改革1)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2)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3)按劳分配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开 放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开 放 格 局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日新月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邓小平视察深圳深圳经济特区“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思考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3、 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BBB知识巩固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内地
5、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6、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打破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大锅饭” D、适应目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D B史料分析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史料分析第9课 改革开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二、重点与难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3、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4、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投影教学目标、自学指导
2、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教师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过渡: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4、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A.沿海经济特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3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即点、线、面)
教师引导: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作用是什么?(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当堂巩固练习
1、根据46页“活动与探究·1”,启发学生从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中,选好专题,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2、根据46页“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练习巩固
五、板书设计:
一、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生产经营责任制
二、对外开放
1、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作用: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