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生物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二生物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2-27 17: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生物(北师大版)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综合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 2分 ) 生物进化阶段起始于(  )
A.?原核生物?????????????????????????????B.?单细胞生物?????????????????????????????C.?原始生命?????????????????????????????D.?病毒
2. ( 2分 ) 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较科学的解释学说是(  )
A.?由上帝或神创造出来的???B.?自然发生论???C.?来源于宇宙其他星球????????????D.?化学进化论
3. ( 2分 ) 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的物种名为现代类人猿
B.?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森林曾大量消失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D.?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产生了语言
4. ( 2分 ) 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
5. ( 2分 )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就是化石?
②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③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④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 ( 2分 ) 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该化石特征的是:(????? )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
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下肢粗壮而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跟现代人相似
7. ( 2分 )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大叶猴??????????????????????????B.?恒河猴 ???????????????????????????????????C.?长臂猿 ??????????????????????????????????D.?猕猴
8. ( 2分 ) 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A.?化石??????????????B.?比较解剖、比较胚胎????????????????????C.?分子生物学????????????????????D.?以上三者都是
9. ( 2分 ) 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如的是(???? )

?①②⑤④③???????????????????????
?③④⑤②①???????????????????????
?⑤④①②③???????????????????????
D.?③⑤④②①
10. ( 2分 ) 科学家米勒通过模拟原始地球场景,利用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  )
A.?形成单细胞生物??????????????????????????????????????????????????
B.?形成原始生命
C.?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等?????????????????????????????
D.?形成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二、填空题
11. ( 11分 ) 我们知道,人体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科学家还研究表明:类人猿中的黑猩猩,无论在血型、骨骼、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很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可以推断,人类与哺乳动物有着________?的亲缘关系,而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应是________?.
(2)请再举出三种除黑猩猩外的现代类人猿:________?,它们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________?生活.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造成它们进化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吃的食物不同??? B.生活环境的改变?? C.神灵的作用??? D.自身选择不同
(4)科学家研究推测,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________?,前肢________?,并逐渐学会了________?简单的工具.久而久之,________?越来越灵巧,________?越来越发达.
12. ( 2分 ) 科学家将人类的进化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和现代人类最相似的是________? . 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________?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
13. ( 5分 ) 下面是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以及对生命起源的描述,请将描述的序号添入与其对应的观点后的括号中.
生生论________?;宇宙生命论________?;神创论________?;化学进化论________?;自然发生说________.
①地球上的生物都由神创造并且是一成不变的
②腐肉生蛆说明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发的产生的
③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的产生,只能来自生物
④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能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形成了原始生命
⑤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14. ( 1分 ) 始祖鸟的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________ 类动物。
15. ( 4分 )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者都生存下来________?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
16. ( 2分 ) 在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_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
17. ( 2分 )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学说.这个学说提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最终结果是________.
18. ( 1分 )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________ .
三、解答题
19. ( 5分 ) 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颈短的变异是________(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
(3)图③说明________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掉.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
20. ( 5分 ) 生物进化的规律.
四、实验探究题
21. ( 5分 ) 如图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真空后将甲烷、氨气、氢气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多种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请回答:


(1)A内为模拟________中发生________现象.
(2)B、C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经分析,其中含有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
五、综合题
22. ( 14分 ) 根据如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苔藓、蕨类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其________过程离不开水.
(4)中生代繁盛的动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 .
(5)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________ . 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_;脊椎动物中最高级动物类群是________ .
23. ( 12分 ) 如图为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


(1)原始生命形成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具有________?的{A}________。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________和{C}________?,但{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部分{C}进化成原始的________ , 包括{D}________和{E} ________ . {D}和{E}的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 。
24. ( 7分 )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海南岛陆地面积只有3.4万平方公里,不到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5%,但已知的野生植物有 4600多种,其中500余种是海南岛特有的;陆生野生动物中,两栖类有43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9%;爬行类116余种,占全国总数的33%;鸟类 42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30.7%;哺乳类112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8.6%,其他种类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资料二:海南岛拥有种类众多的珍贵.稀有甚至濒危的动植物,被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5种.终生生活在树上的海南长臂猿.灵巧美丽的海南坡鹿等,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海南岛热带雨林的精灵,唯海南独有,现已进行国家级资源保护.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一中提到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____? .
(3)分析如图“海南部分生物的进化树”,①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
(4)生物类群②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
通过__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5)生物类群③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其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________? .
(6)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________? .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的生物,
故选:B.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生动物一腔肠动物一扁形动物一线形动物一环节动物一软体动物一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无科学依据.A错误.
B、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生物种类?它们从哪里来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有联系吗?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生物是自然发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用来介绍生命起源,证据不足.
B错误.
C、1969年,人们通过技术测量,发现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由此证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不被推崇.C错误.
D、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A错误;
B、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所以①发展到②与环境变化有关,B正确;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工具.C正确;
D、从③到⑦现在的人类,着装发生了变化,语言也产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4.【答案】 C
【解析】【分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
【点评】掌握生命起源的知识,了解米勒的实验设计以及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答】①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②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③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④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故选:B
【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6.【答案】 C
【解析】【解答】“露西”少女的化石应属于南方古猿时期的古人类化石,这时期的特点能两足直立行走,而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能学习使用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分析】“露西”少女,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标本。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二足直立行走方式,因为推测 “露西”少女应为南方古猿,此时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已经学会使用工具,但是不能说明能制造工具,大脑很发达。故答案选C
7.【答案】 C
【解析】【解答】A.B.D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B长臂猿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所以,长臂猿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分析】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8.【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A.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9.【答案】 B
【解析】【解答】如图生物进化树:

可见,上述动物①马属于哺乳动物,②鸟属于鸟类,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鱼属于鱼类,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③蝗虫--节肢动物的器官分化明确,有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鱼类、两栖类、鸟类,这三种动物中,鸟类的形态结构比鱼类和两栖类要高等,两栖类的形态结构又比鱼类高等,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一条循环路线,两栖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两条循环路线;鸟类的心脏两心房两心室,两条循环路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哺乳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所以,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即③④⑤②①。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0.【答案】 C
【解析】【解答】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填空题
11.【答案】 较近??;最近;大猩猩、长臂猿、猩猩;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B
;行走;解放出来;使用并制造;上肢;大脑
【解析】【解答】(1)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月经期分别是30天、29﹣32天、30﹣31天、30﹣31天、28﹣30天;孕期分别是210天、 233天、240天、265天、280天;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22对、24对、24对、24对、23对;平均寿命分别是31年、38年、40年、36 年、74年;血型也相似,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接近.因此表明人类与类人猿在进化关系上有着亲缘关系.
(2)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然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 代类人猿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主要原因首先是进化的基础不同,人类是在古猿的基础上进化成人类的,现代类人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完全适应于现代的森林 生活环境,其形态、结构、生理、习性等都与原始的古猿不一样了.其次,现在的地球条件与当时的地球条件不同,因而现代类人猿的进化途径也不可能与当时下地 生活的古猿的进化途径相同.造成它们进化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4)随着气候逐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 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该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在地面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尖牙利爪进行 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经常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久而久之,它们的双手越来越灵活,逐 渐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直立行走这一行为方式不仅使得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1)较近;最近;???
(2)大猩猩、长臂猿、猩猩;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
(3)森林古猿;B;
(4)行走;解放出来;使用并制造;上肢;大脑
【分析】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逐 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该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
12.【答案】 智人?;脑容量
【解析】【解答】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
故答案为:智人 脑容量
【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13.【答案】③;⑤;①;④;②
【解析】【解答】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因此观点③与此对应.
宇宙生命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因此观点⑤与此对应.
神 创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 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观点①与此对应.
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因此观点④与此对应.
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因此观点②与此对应.
故答案为:
生生论③、宇宙生命论⑤、神创论①、化学进化论④、自然发生说②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思考解答.
14.【答案】爬行
【解析】【解答】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又具有与爬行动物相同的身体结构特征,说明它是一种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类群。
15.【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6.【答案】直立行走;上肢
【解析】【解答】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约1000万年~2 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逐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 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工具.
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
故答案为:直立行走; 上肢;
【分析】人类和现代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7.【答案】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解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答案】原始海洋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答案为:原始海洋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三、解答题
19.【答案】(1)长短的差异
(2)颈长的;不利变异
(3)颈长的
(4)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长短的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2)、(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颈短的变异是不利的变异,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4)达尔文把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分析】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20.【答案】答: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原始大气;闪电
(2)原始海洋;氨基酸
(3)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析】【解答】解:如图,在米勒的模拟实验,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氧气.(2)B模拟原始地球环境,C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环境,就原始海洋,即B、C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抽取C处的液体检验,有氨基酸等物质生成.(3)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五、综合题
22.【答案】 (1)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
(2)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受精
(4)爬行动物
(5)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解析】【解答】解:(1)如图生命树:


与题中的图比较可知,A是哺乳动物,B是两栖动物,C是节肢动物,D是扁形动物,E苔藓植物,F是被子植物.(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3)苔藓、蕨类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它们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没有脱离水的限制.(4)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5)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从生物进化树可见,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身体有两层细胞结构的是腔肠动物身体只有一个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1)A哺乳动物?? B两栖动物 E苔藓植物??? F被子植物(2)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3)受精(4)爬行动物(5)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分析】据题中的图分析可知,A是哺乳动物,B是两栖动物,C是节肢动物,D是扁形动物,E苔藓植物,F是被子植物.
23.【答案】(1)叶绿体;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解析】【解答】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故答案为:(1)叶绿体;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本题结合植物的分类及植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生物的特点进行记忆。
24.【答案】 (1)生物种类
(2)种
(3)两栖类
(4)胎盘
(5)角质的鳞片或甲
(6)建立自然保护区;种质库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图“泰山部分生物的进化树”,①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两栖类.
(4)生物类群②哺乳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由此排出废物,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5)生物类群③爬行类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其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角质的鳞片或甲.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泰山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种;
(3)两栖类;
(4)胎盘;
(5)角质的鳞片或甲;
(6)建立自然保护区;种质库.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