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美国1787年宪法》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第9课)
一.说课标和教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教材编排上来看,宪法的内容与联邦权力结构主要是通过宪法的原则及其修正案展现出来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难点是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第一子目“联邦宪法的制定”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所在,而第二子目“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和第三子目“两党制”只做简单提示,留给学生自主处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宪法制定原因与宪法体现原则的联结分析,提高分析史析理解史料和合理使用教材资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模拟历史角色的表演过程中,养成互相合作、参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比较美英两国政体的练习中,学会比较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模拟与探究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公民理念。
(过渡语:这些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知识结构和心智发育特点为基础的。)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南北战争等相关美国史知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依其确立的总统共和政体则十分生疏。同时,学生年纪小,且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其理性思维不强,还以感性思维为主导。为此教学中以美国“水门事件”为线索组织学生模拟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宪法内容的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和教具
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学习理论,本节课一方面使用学案教学法梳理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和历史历史情境教学法等增强教学直观性。
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课前还需要准备一系列教具,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议员、总统、副总统、法官等胸牌;制作各州、国会、联邦法院、白宫等的指示牌;制作选票等。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示能够代表美国的一些象征物品,展示“自由女神像”加以解析,从而建立起美国政治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源流关系。
讲授新课
(一)宪法制定的背景
先播放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的邦联制度视频片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第二、三、四段内容,划出最能体现其背景的句子,即:松散的邦联无法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权益。这就需要制度一部宪法,为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维护民主共和制提供宪法基础,因此1787年5月召开了制宪会议。
(二)宪法的制定和发展
播放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视频片断,了解宪法制定的大致情况。然后结合教材第39页倒数第四五两段和第40页第二段有关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简要介绍美国1787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38页方框中麦迪逊言辞的意思,在学生经过短暂讨论和回答后,总结作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言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以维护国家统一;二是借鉴历史教训,强调对政府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制约,以维护民主共和制。麦迪逊的制宪思想在宪法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具体体现在1787年宪法的三个主要原则上。
(三)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在联邦制权力结构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美国联邦总统、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各自拥有的权力及联邦政府的权力可施及全国各州,以说明联邦政府有能力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权益。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美国各州也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美国社会创新动力长盛不衰的一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中国古代是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今天在构建创新型社会过程中可以从美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通过产道探究性问题,充分展现新课改和新课程高考所强调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基本精神,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如何在历史学习中汲取历史智慧。
2.民主原则:首先应对参议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作一简要交待,即宪法先是规定由各州参议院选举,后在1913年的宪法修正案中改为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其次是联系第三子目,提及华盛顿在1789年依宪法规定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并适当介绍他在美国共和体制确立和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强调总统和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同时,可以联系第6课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即人民主权。然后指出这一原则实际上就体现了麦迪逊对政府进行外部制约的精神。
3.分权制衡原则: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教材第39页“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所体现的总统、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之间的制衡关系。美国一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就是“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实际上是强调亲自动手、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权制衡原则,以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辞职为背景,组织学生模拟表演历史的活动。
学生模拟活动之一: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产生。
大致情节是联邦最高法院一名大法官病故,尼克松任命哈佛大学“约翰”教授补缺,并将任命状交给国会参、众两院审议,国会审议后通过后,“约翰”就职。
活动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联邦高高法院大法官是如何产生的?模拟活动有没有违背宪法规则?以此来强调只有国会参议院才有权对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选进行确认。黑格尔认为:“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选择。”这种纠错式模拟活动,更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记。
学生模拟活动之二:尼克松签署“禁枪令”
大致情节是:由于美国发生多起校园枪击案,国会两院通过了一项“禁止普通公民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的法案,但军工集团是共和党很重要资助财团之一,所以尼克松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两院最终均以2/3多数再次通过了该法案,使其直接生效。而后来联邦最高法院又以其违背宪法第二条修正案中关于“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的规定否决了这项法案。
通过这一模拟活动,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美国总统、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三者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认识到一些大的压力集团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另外,还可以解释为何美国近年校园枪击案频发,但政府却无能为力的原因。
学生模拟活动之三:尼克松辞职
由于“水门事件“牵涉到尼克松本人,众议院启动弹劾程序,控告尼克松滥用总统权力、妨碍司法调查,尼克松为免牢狱之灾而宣布辞职。通过这一模拟活动,即使学生了解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也可以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的发展和宪法体现的原则这两部分全面展示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而联邦权力结构则是在宪法的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中反映出来的。从中可以发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和差额选举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而这些方式在2000多年前的古雅典就已确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至此,完成了课标要求的第一部分内容。
课堂练习: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对于课标的第二个要求,即比较美、英两国政体的异同点则以课堂练习的形式予以解决。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比较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找出二者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比较,即找出比较项;然后,再将二者在同一比较项之下的具体内容以提纲形式罗列出来,从中发现并整理其异同点。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加以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比较型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板书设计
(一)宪法制定的背景
松散的邦联无法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权益
(二)宪法的制定和发展
(1)1787年5—9月;华盛顿、麦迪逊;费城。
(2)修正案:公民权;黑人与妇女选举权等。
(三)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1)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总统、国会、联邦最高法院;
(2)各州(地方)保留较大自主权。
2.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3.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