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1 10: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
0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B.?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C.?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2.下例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C.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动物分布无差异 D.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植物分布有差异
5.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7.小华从报纸上看到,浙江东海海区的鱼类在不断地减少,许多原有的鱼类也逐渐迁移到别的海区,关于此事以下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活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种群迁出本区域 D.生物群落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死亡
8.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种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A.图1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一段时间能恢复正常,所以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
9.“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相影响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某草原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无法判断,这只是巧合
1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1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鹰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消费者?????????????????????D.?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13.下图为某林业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除“某些细菌”外的其它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狐在图中生态系统中占有三个营养级 C.?图中能量最多的是狐,有毒物质最多的是草 D.?若兔数量大量减少,则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增加、狐的数量会减少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4.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________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________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15.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的生物要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你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若如图通过你的填充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那么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叫________.???
16.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图中 ________(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17.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者,B是________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________。
(3)C是________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18.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因其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19.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增长,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________的能量,B+C+D可表示________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________而大量死亡。
四、解答题(共5题;共27分)
20.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图中所示生物中,生产者是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互连接,形成食物网.写出该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鹰与狐的关系是________,狐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
21.如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2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3.“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物种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问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________(填“强”或“弱”)。
(3)该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4.如图是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而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________.
(4)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________,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C
分析: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 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相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也都会受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既有同种的,也有不同种的。 解答: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这是生物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C、马里亚纳海沟没有阳光,所以不适合要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的生存,故C符合题意;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C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 故答案为:C。
3.C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相关知识解题。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同一整体。 解答:农田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农田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故答案为:C。
4.C
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A、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植物对阳光的需求量的不同,喜阳植物一般分布的比较高,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喜阴植物一般分布较低,体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故A正确;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故B正确; C、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动物分布有差异,故C错误; D、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植物分布受地形、水分、酸碱度等影响,分布有差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B
分析: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解题。 解答: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故答案为:B。
6.D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解题。 解答:A、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共6条,故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太阳光能、直接来源于草,故B错误;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故C错误;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B
分析:根据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据题文分析可知,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迁出率大于迁入率,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8.D
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调查的方法解题。 解答:A、图1的群落中,西部群落中物种有6种,东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北部群落中物种有5种,南部群落中物种有3种,故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的是西部群落,故A正确; 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1平方米,因为此时物种的数量不在增加,故B正确; 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故C正确; D、森林群落在遭到破坏后,有的可以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有的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或不能恢复,故不可以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C
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生态学原理捏解题。 解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属于变异现象,此时决定哪种类型的生物能够存活下来主要看环境,在风大的海岛上,能够存活下来的是无翅类型,故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故答案为:C。
10.B
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解题即可。 解答:据图示种群的数量可知,种群B的群体数量多于种群A;且当种群A数量增多时,种群B数量在减少,种群A数量在减少时,种群B数量在增多,故种群A是种群B的天敌种群; 故答案为:B。
11.B
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据图可知,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解答: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与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与死亡率,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2.C
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同种生物之间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虫 。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解答:A、该食物网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共4条;故A错误; B、杂食性的鸟和昆虫都可以吃绿色植物且杂食性的鸟还可以捕食昆虫,所以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故B错误; C、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这三条食物链中鹰都是次级消费者,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是三级消费者;故C正确; D、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但不可循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D
分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间断,不出现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3)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后,由于很难排泄,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称为生物富集;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其中某一种生物发生变化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最早受影响的是与该种生物直接相关的那些生物。
解答:A、图中除“某些细菌”外的其它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细菌也在群落中,A错误; B、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狐在图中生态系统中占有三个营养级,图中有草→兔→狐,草→昆虫→鸟→狐两条食物链,狐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 C、图中能量最多的是狐,有毒物质最多的是草,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有积累的效应,所以食物链顶端的有毒物质最多,狐有毒物质最多,C错误; D、若兔数量大量减少,则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增加、狐的数量会减少,生态系统中与兔直接相关的生物有草和狐,其中兔以草为食物,狐以兔为食物,所以兔的大量减少会使草的数量增加、狐的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4.(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形态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2)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解答:(1)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农场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气中的含氧量,促进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
(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形态结构
15.(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草→鼠→蛇→鹰 (3)生态平衡
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1)图中草代表生产者,兔、狐、鹰、蛇、鼠都是消费者,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生物种数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草→鼠→蛇→鹰;(3)生态平衡
16.(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X是分解者。 解答:(1)食物链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是: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据图,过程⑤、过程⑦均是箭头指向X,而X只通过过程⑥释放二氧化碳,可知,X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图中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只有过程①,过程①通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分解者;(3)①。
17.(1)生物圈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分解;细菌;真菌;循环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据图可知,C是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生物圈;(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3)分解者、细菌、真菌、循环。
18. 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知识解题。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体现的是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体现的是水平结构;据图可知,A是高大的乔木、B是灌木、C是草本层. 解答:①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它生物生命活动之需要;因绿色植物长的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据图可知,A是灌木层、B是乔木层、C是草本层;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先锋植物或一年生草本植; 故答案为:植物、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先锋植物)。
三、实验探究题
19.(1)S;T3 (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 (3)氧气
分析: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答:(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直至为0,据此推测最可能呈S型增长,据图可知,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候是T3 , 故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T3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未利用的能量,B+C+D可表示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最终结果是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1)S、T3;(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3)氧气。
四、解答题
20.(1)环境;草 (2)5;草→鼠→蛇→鹰 (3)竞争;捕食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 解答:(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在该食物网中,鹰与狐都以兔和鼠为食,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而狐以鼠为食,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故答案为:(1)环境、草;(2)5、草→鼠→蛇→鹰;(3)竞争、捕食。
21.(1)分布 (2)垂直;分层;温度 (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分析:根据群落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知识解题。 解答:(1)此图表示的是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故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据图可知,受温度的影响,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植被由阔叶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表示该群落的垂直结构,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表明由于受地形、水分、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环境条件不同,植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故答案为:(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植物。
22.(1)消费者 (2)筛管 (3)①②④
分析:(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2)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筛管运输有机物(由上往下);(3)生态系统中的环境与生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保护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目前生存着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3)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存观点合理;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观点合理;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修建高档住宅小区不利于环境,观点不合理;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目前生存的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观点合理。
故答案为:①②④
故答案为:(1)消费者;(2)筛管;(3)①②④
23.(1)非生物部分 (2)强 (3)5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 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为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而食物链体现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故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食物链体现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己→甲→丁→丙、③戊→己→甲→乙→丙、④戊→甲→丁→丙、⑤戊→甲→乙→丙,共5条食物链;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2)强;(3)5。
24.(1)草;牛;分解者 (2)草→牛 (3)阳光、空气、水、无机盐 (4)平衡
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解题。 解答:(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为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据图可知,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牛、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体现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图中的一条食物链为:草→牛; (3)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为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图示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无机盐; (4)生态系统是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中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故答案为:(1)草、牛、分解者;(2)草→牛;(3)阳光、空气、水、无机盐;(4)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