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6: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
1.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C.左心室中流静脉血 D.右心房连接肺静脉
2.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 B.血浆、红细胞、血小板C.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D.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3.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
4.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B.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脂肪 ③淀粉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③①②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6.右图是健康成年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标号1、2、3所示结构共同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图中结构[2]内的液体叫原尿,[5]内的液体叫尿液D.与[1]内液体相比,[3]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
7.我市部分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餐,营养餐中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C.正常尿液中一定含有a物质 D.淀粉的消化需要胃蛋白酶的参与
8.左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左右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达到最大B.从右图中知道酶C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C.从左图中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D.从右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9.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和血液循环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⑤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⑥→⑦→⑧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变化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则曲线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
10.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
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11.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12.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B.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C.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D.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13.如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①
A
A、O
A、AB
②
B
B、AB
B、O
③
AB
AB
A、B、AB、O
④
O
A、B、AB、O
O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在针刺入的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起来,其原因是(?? )
A.捆扎起来后分布较深的动脉才能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B.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让静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C.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针刺部位流动D.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让动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15.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只经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C.只经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16.如图所示,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①、②、③、④四支试管中。其中①、②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③、④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成熟的①和③都没有细胞核
二、填空题(共6题;共25分)
18.下表为某同学(男性)家庭成员中的血型。请在表格内填出其他成员的血型:
家庭成员
红细胞凝集情况
血型
父亲
能被其妻子、女儿、儿子的血清所凝集
________
母亲
只能被其丈夫、女儿的血清所凝集
________
姐姐
不能被父亲、母亲、弟弟的血清所凝集
________
某同学
只能被父亲、姐姐的血清所凝集
B型
19.绍兴腐乳气香、味鲜,深受人们的喜爱。腐乳是一种经过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曲霉等真菌)发酵的大豆食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长菌→腌制→装瓶→密封。据此回答:
(1)从生物的代谢方式分析,毛霉和曲霉属于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2)蛋白质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催化作用下,最终会分解成易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的________,人体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0.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某种单细胞真菌M,测得不同氧含量下CO2释放量与酒精生成量,如图所示。
(1)本实验说明,M菌在氧含量低时,主要进行________呼吸;随着氧浓度的增大,________呼吸增强,________呼吸受到抑制。
(2)M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_。
(3)当M菌密度较小时,怎样才能获得较多的酒精?________。
21.如图为人体内三种血管之间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________。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________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________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________。
22.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1]________,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3]________内。
(2)图二能够体现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5]________,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含有________酶,在该器官内开始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_。
23.下表为血浆、原尿、尿液部分成分含量,下右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箭头a、b表示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过程,①、②、③表示结构,试回答:
(1)Y液体取自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若生理过程a中的水为M(g),生理过程b中的水为N(g),③中的水为W(g),则M、N、W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24.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以及新采集的纯净胃液等。
(1)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利用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并各取2毫升,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实验药品选择:在下表中甲试管应加入2毫升胃液,乙试管应加入________。
试管
甲
乙
丙
实验材料
2毫升
2毫升
实验药品
水浴温度
38 ℃
④实验结果:甲试管中液体变澄清,乙试管中液体仍浑浊。
(2)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 毫升的实验材料和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25.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__(填字母)的壁最厚,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________相适应。
(2)A和C,B和D之间有________,它能防止血液倒流。
(3)该图显示此时心脏的工作状态是________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________(填字母或序号)。
26.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都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
(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 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
(2)发烧的病人常常胃口差,吃不下食物,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________,不利于消化。
(3)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
(4)呼吸科病人常需要吸入粉剂药物,以有效缓解气喘症状。经肺吸入的药剂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心房。
(5)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常需要输血,应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科技发展到今天,血型也可以“改造”,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________“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27.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它的壁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
(2)血液由④出发,回到①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
(3)观察心脏结构时发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
(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管⑤内的________血流经肺后变成⑥内的________血。
(5)图中⑦和⑧相比,⑦的管壁________,血流速度________。
(6)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________送达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根据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解题。 解答: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能够控制血液流动方向,故A正确; B、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故B错误; C、心脏的左边流动脉血、右边流静脉血,所以左心室中流动脉血,故C错误; D、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 C
分析:根据输血的原则和成份输血知识解题。 解答:贫血患者,主要缺乏的是红细胞,血液的其它成份不缺,故只要输入红细胞即可;大面积烧伤病人,流失大量的血浆,血细胞不缺,故只要输入血浆即可;血小板功能低下者,补充血小板即可; 故答案为:C。
3.A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解题。解答:因为肺泡内富含氧气,血液流经肺泡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组织细胞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故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给了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给了血液,所以氧气的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故答案为:A。
4. A
分析:根据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A、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动脉血中的氧气给了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给了血液,是实现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故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故B错误; C、原尿是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汇集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故原尿中的尿素含量与血浆中几乎没有差别,故C错误; D、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 A
分析:根据营养物质的消化知识解题。 解答: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淀粉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口腔、蛋白质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胃、脂肪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小肠; 故答案为:A。
?6. A
分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出球小动脉、4是肾小管、5集合管、过程a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b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故A错误;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正确; C、图中结构[2] 肾小囊内的液体叫原尿,[5] 集合管内的液体叫尿液,正确 D、与[1] 肾小球内液体相比,[3] 出球小动脉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正确; 故答案为:A。
7. B
分析:根据淀粉的消化与吸收、尿液的形成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葡萄糖。 解答:A、淀粉是重要的糖类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错误; B、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正确; C、a是葡萄糖,正常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故C错误; D、淀粉的消化需要淀粉酶、麦芽糖酶、不需要胃蛋白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 A
分析:根据环境对酶活性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植物淀粉酶的活性在pH接近6时达到最大,故A正确;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故B错误; C、从左图中可知,在碱性条件下,淀粉酶活性随pH增大而逐渐降低,故C错误; D、从右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C,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 B
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血液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A、甲图中,⑤是肾脏,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单位,故A错误;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肾脏→⑥输尿管→⑦膀胱→⑧尿道,故B正确;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尿素含量变化,故C错误;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 A
分析:根据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成分的异同点解题即可。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A。
11. B
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 解答:A、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A错误; B、②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故B正确; C、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C错误; D、④肾静脉中流的液体是静脉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 B
分析:根据肺泡与毛细血管间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A、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故A错误; B、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正确; C、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左心房,故C错误; D、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 A
分析:根据输血的原则解题即可,输血的原则有:①同型血相输,②O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③AB型血可以少量的接受其他三种血型。
解答:组别①: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型血和少量的O型血,可以输血给A型血和少量的输给AB型血,故正确; 组别②: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型血和少量的O型血,可以输血给B型血和少量的输给AB型血,故错误; 组别③: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B型血和少量的O型血,可以输血给AB型血,不能输给A、B、O血型,故错误; 组别④: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可以输血给O和少量的输给A、B、AB型血,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4. B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静脉血管中血液是由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流向心脏,在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起来,会阻止血液流向心脏,使血液在静脉血管中堵塞,出现静脉鼓胀现象,便于扎针; 故答案为:B。
15. B
分析:根据药物随血液循环运输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臀部注射药物,药物经臀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静脉,最后汇集到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伤口部位;药物由臀部到右心房属于体循环,由右心室到左心房属于肺循环,由左心室到上肢伤口属于体循环; 故答案为:B。
16. A
分析:根据血液分层实验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因为 ①、②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③、④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 ①、②试管中血液凝固,分为上层血清和下层血凝块;③、④试管中血液不凝固,血液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约占45%,下层为血细胞,约占55%; 故答案为:A。
17. D
分析:根据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解答:A、②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故A错误; B、③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故B错误; C、①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故C错误; D、成熟的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而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8. A型;B型;O型分析:根据交叉验血相关知识解题即可。人体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分为A、B两种,根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的不同,人体的血型分为四种,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的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为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是O型血;人体血清中的凝集素也分为两种,分别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解答:某同学的血型为B型血,故其红细胞上的凝集原为B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为抗A凝集素,能够与其父亲和姐姐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故其父亲和姐姐的血清中一定含有抗B凝集素,不能与其母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其母亲的血清中一定没有抗B凝集素;又因为其父亲的红细胞能与该同学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可知其父亲的红细胞上一定含有A凝集原,故其父亲的血型为A型;该父亲的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能与其妻子、女儿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故该妻子和女儿的血清中一定含有抗A凝集素;综上可知,母亲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不含抗B凝集素,故血型为B型;姐姐的血清中同时含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不能被父亲、母亲、弟弟的血清所凝集,故姐姐的血型为:O型; 故答案为:A型、B型、O型。
19. (1)异养(2)氨基酸;小肠
分析:根据发酵技术、新陈代谢、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从生物的代谢方式分析,毛霉和曲霉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异养生物; (2)蛋白质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催化作用下,最终会分解成易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小肠部位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异养(2)氨基酸、小肠。
20. (1)无氧;有氧;无氧(2)异养型(3)先通入空气,使M细菌大量繁殖,再密封起来使之进行无氧呼吸
分析:根据生物新陈代谢的方式解题即可。 解答:(1)据题干可知,该真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据图分析可知,在氧含量低时,酒精的含量非常的高,说明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高时,酒精含量非常低,说明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2)通过分析可知,M菌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故M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3)由于真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故当M菌密度较小时,先通入空气,使M细菌大量繁殖,再密封起来使之进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1)无氧、有氧、无氧;(2)异养型;(3)先通入空气,使M细菌大量繁殖,再密封起来使之进行无氧呼吸。
21. (1)心脏(2)氧气;左(3)红细胞
分析:根据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判断相关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 解答:(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故血液能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其动力来自心脏; (2)如果②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②以后,血液中氧气会显著增多,血管②中的血液汇集到血管③中后流回到左心房; (3)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故答案为:(1)心脏;(2)氧气、左;(3)红细胞。
22.(1)肝脏;十二指肠(2)D;淀粉;葡萄糖(3)胃;胃蛋白;蛋白质
分析: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1)胆汁由肝脏分泌,流入十二指肠用于乳化脂肪,有助于脂肪的消化;故答案为:肝脏;十二指肠;(2)由图二可知,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在D处均大量减少;淀粉、蛋白质、脂肪能够在口腔中就开始分解的只有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后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答案为:D;淀粉;葡萄糖;(3)由图中的含量变化可知,X是淀粉,在口腔就开始消化,而Z只在D中被消化说明Z是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被消化、吸收;蛋白质则在胃初步消化后,再在小肠处被继续消化,则Y是蛋白质;所以C代表的是胃,胃能分泌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消化;故答案为:胃;胃蛋白;蛋白质;故答案为:(1)肝脏;十二指肠;(2)D;淀粉;葡萄糖;(3)胃;胃蛋白;蛋白质。
23.(1)③(2)M=N+W且M>W>N分析:(1)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滤出,形成原尿,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终尿。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是有区别的,血浆中葡萄糖、尿素、蛋白质三种成分都有,原尿中只具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可含有葡萄糖和尿素,尿液中不具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含有尿素;(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和全部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据此可判断出M、N、W三者间的关系。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Y液体中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所以Y是尿液,取自部分是图中的③;(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和全部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原尿中含水最多,尿液中含水最少,M、N、W三者间的关系为:M=N+W且M>W>N故答案为:(1)③;(2)M=N+W且M>W>N
三、实验探究题
24. (1)B;蒸馏水(2)2毫升盐酸(3)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据题干可知,A.淀粉糊富含淀粉、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富含蛋白质、C.花生油富含脂肪。 解答:(1)因为胃液中富含胃蛋白酶,故实验材料应该选择富含蛋白质的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根据对照原则,甲试管应加入2毫升胃液,乙试管应加入2毫升蒸馏水,形成有蛋白酶和无蛋白酶的对照; (2)由于胃液中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到底是盐酸消化蛋白质还是胃蛋白酶,需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毫升的实验材料和2毫升盐酸; (3)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故答案为:(1)B、蒸馏水;(2)2毫升盐酸;(3)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四、解答题
25. (1)D;功能(2)房室瓣(或瓣膜)(3)C、D;①、②(或D、C②、①)
分析:根据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解题。据图可知,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是肺动脉、②是主动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④是肺静脉。 解答:(1)据图可知,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D左心室的壁最厚,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A右心房和C右心室,B左心房和D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它能控制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3)据图可知,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故心室处于收缩状态;同时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故心房舒张; 故答案为:(1)D、功能;(2)房室瓣(或瓣膜);(3)C、D;①、②(或D、C②、①)。
26. (1)心率(2)活性(3)血红蛋白(4)左(5)凝集原
分析: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输血的原则、血液循环等知识解题即可。据图可知,ECG表示心率,SPO2表示血氧饱和度,RESP表示呼吸频率。 解答:(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 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 (2)人体内消化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最适温度为37.5℃,发烧的病人的体温高于最适温度,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消化;表现为胃口差,吃不下食物; (3)氧饱和度是指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的呼吸通气能力; (4)经肺吸入的药剂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后,进入肺静脉、然后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5)输血过程中,如果血型不符会造成红细胞凝结成团,堵塞毛细血管。究其原因是因为红细胞上具有凝集原。科技发展到今天,把AB型血中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去除”后,就可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达到相同的救治疗效; 故答案为:(1)心率;(2)活性;(3)血红蛋白;(4)左;(5)凝集原。
27. (1)肌肉(2)体循环(3)瓣膜(4)静脉;动脉(5)厚;快(6)血浆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及毛细血管周围物质交换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 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3)观察心脏结构时发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管⑤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流经肺后变成⑥肺静脉内的动脉血; (5)图中⑦主动脉和⑧上、下腔静脉相比,⑦主动脉的管壁厚,官腔小,血流速度快; (6)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故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血浆送达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故答案为:(1)肌肉;(2)体循环;(3)瓣膜;(4)静脉、动脉;(5)厚、快;(6)血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