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看雪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会认字:
省 店 橱 指 接
讲 铺 毯 银 仗
4.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1)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指 接 银
(3)“惊、省”是后鼻音 “银”是前鼻音。
5.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6.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再探: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
1.谁看见过真的雪?
2.是在哪儿见过的?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4.台湾小朋友什么时候能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老师和台湾小朋友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
3.学习第3~10自然队
(l)自由读。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老师的故乡是北京。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
(2)指导读四个问句。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
(3)指名读写老师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的句子。“雪毯”、“银装”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
4.学习第11自然段。
(l)老师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2)学生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四、阅读欣赏
1.有感情的朗读3-8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A.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B.解释: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C.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五、课堂小结:
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台湾回归祖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
板书设计:
看雪
北京 盼望团聚 台湾
容易看到 雪 很难看到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很新、教育意义很深的课文。课文围绕着台湾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惊奇地问老师为重点,老师又深情地回答学生们的话为难点,从而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理解。整篇课文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对话,而理解“深情”是难点。
我通过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感情。但这些情感似乎离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一定距离,如果我再讲一讲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故事,学生可能体会得会更透彻些。我在向学生提出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课堂掌控还不够。所以课堂中给学生的质疑还是不要太多,适当就好,多种形式多让学生去读,读中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毕竟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不够全面。
本课教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知识面的拓展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