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阅读材料: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诗中描绘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由于安史之乱,开元年间的升平景象不再有,唐朝由盛转衰。课堂导入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学习目标1、简述安史之乱的原因。
2、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简述黄巢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4、五代十国
5、简述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自学预习“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名词解释安史之乱2、安史之乱概念材料1: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致使朝政黑暗腐败。讲授新课安史之乱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安史之乱的原因?材料2:
安禄山拥兵边陲,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
材料3: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互相歧视。
材料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原因?材料5: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军权 行政权 财权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原因?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的原因?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3、 安史之乱的经过安史之乱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万,乱后仅剩190多万。东周之地(指今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鼎盛)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军权、
财权、
官吏任免权、
职位世袭权讲授新课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影响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3 安史之乱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合作探究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使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材料研读1、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2)概况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3)结果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讲授新课唐朝起义与唐朝灭亡2、唐朝灭亡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开启五代十国讲授新课唐朝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更迭特点五代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经济有利一定发展发展趋势十国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讲授新课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课堂小结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课后活动《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课后活动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