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提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提升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7 21: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中共历史上四次工作重(中)心的转移

时间 背景 工作重(中)心 意义(或影响)
1927年 国民大革命失败,城市暴动失败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 为夺取全国性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准备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从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典例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这次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③正确。②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④是中共十五大的重要决策,②④排除。故选C项。
【答案】 C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农业 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运动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50— 1952年 1953—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至今
内容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规模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 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影响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启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典例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依据题干信息“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6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
【答案】 A
三、比较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 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实质 被迫的开放,实际上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动的开放,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战略决策
特点 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上,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是在国家独立行使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过程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认识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典例3 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形成时期 主要内容 被确立为 指导思想
毛泽东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 理论 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 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 时期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 展观 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 时期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思想 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 时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典例4 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有关,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一面伟大的旗帜,指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针对强化训练
1.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强调的是 (D)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A)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企业活力低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B)
1992—2012年江苏省GDP增长示意图

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C.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4.邓小平,这个令国人敬仰、让世界瞩目的名字,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旗帜,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下列会议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 (C)
A.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
5.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A)
A.习近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改正: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思想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正:“思想建设”改为“经济建设”
【×】(3)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正:“中共十五大”改为“中共十四大”
【×】(4)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
改正:“胡锦涛”改为“习近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