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作者简介: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等。题解“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标题
写豪壮的言语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wu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写作背景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初步感知
——朗读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 注音:
麾( )
炙( ) 的( )卢
霹雳( )huīzhìdípī lì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下炙,五十弦 / 翻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马作的卢 / 飞快,弓如霹雳 / 弦惊。了却君王 / 天下事,赢得 / 生前身后名。可怜 / 白发生!合作探究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五十弦:本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这里熟牛肉。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 用 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醉里:喝醉时挑灯:挑亮油灯吹角连营:吹号角的声音响遍全营。
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八百里:牛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五十弦:指各种乐器翻:奏塞外声:悲壮粗犷的战歌沙场:战场点兵:阅兵喝醉时,我挑亮油灯,细看宝剑。
梦里醒来,听见号角声在各个军营中响起。
军营里兵士们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肃杀的深秋,我站在疆场上大阅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卢:良马马。作:像……一样。弦惊:令人心害怕。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天下事: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名:一世英名可怜:可惜白发生:壮志未酬白发生。指空怀一腔报国情。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跃驰骋,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我很希望能完成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伟业,赢得生前死后的一世英名。可惜,我壮志未酬,却已经满头白发,空怀一腔报国情无人赏识啊!研读理解:
“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 愿望是多么强烈。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3、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
A、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B、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句式工整,含义丰富。C、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写了自己凯旋而归,完成大业、恢复中原的壮志,赢取功名了却心愿的快感,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壮4.概括:以上的情景我们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的军营生活、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雄壮壮烈豪壮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可怜白发生……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可怜/白发生!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悲 壮 通过写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效无门的悲愤。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课堂小结壮梦回醉酒白发生 可 怜悲壮志难酬报效祖国补充: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他内心想的不是个人的恩仇,而是国家仇、民族恨。这,也正是人们景仰他推崇他的原因吧?
尽管已近千年,但每每读到辛弃疾的词,总不免热血澎湃,恨不能飞越时空,追随辛将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抒发了被免官闲居的愁懑。一个“愁”字对比概括了一生体验。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
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含蓄深刻地表现出尝尽辛酸的 玩世不 恭和孤傲清醒的情感。拓展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语言风格:豪迈雄壮思想内容:都有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但《江城子》少有壮志未酬的悲愤。比较阅读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