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共46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共46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7 22:54:32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916年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115年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元朝统治
版图历史最大
行省制度
边疆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清明上河图》
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目标2: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目标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1
宋词
繁华的都市生活
2
元曲
3
1、著名都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社会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时的______、南宋时的______、元朝时的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
大都
临安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瓦子
(二)瓦子
读史料: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瓦子
1.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文化生活
我知道:
瓦子是……
瓦子是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
演出
勾栏
宋代说书、木偶戏




吹笛和击节板
杂剧陶俑
吹口哨和舞蹈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元杂剧和节日
元杂剧演员
读教材,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杂剧。宋代和元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元杂剧和节日
水神庙内的“元代杂剧”壁画,充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富裕的情景。
元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满墙元代壁画,内容没有天界的神秘,却充满人间生活气息。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元杂剧和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当中,哪些节日在宋代时已有了
春节(元旦)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元杂剧和节日
宋朝时称春节为:
元旦
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春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元杂剧和节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爆竹贺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查子
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闹花灯
中秋赏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清明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端午赛龙舟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1、概述
二、宋词
2.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宋词
苏轼
辛弃疾
3.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二、宋词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梦令》
《声声慢》
辛弃疾
南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
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破阵子
·为陈甫
同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
·京口北
固亭怀古》
4.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二、宋词


豪迈而飘逸
辛弃疾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李清照
委婉、细腻、清秀。
5、宋词代表人物及特点
苏轼
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多才多艺(烹饪、宋词、书法)的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历城)人。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
(公元1084~约1151)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南宋词人。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破阵子》
想想在你知道的诗词里,还有这种豪放风格的吗
李白《望庐山瀑布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三、元曲
1.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三、元曲
2.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郑光祖


王实甫
三、元曲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号
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
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
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
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单
刀会》等。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史学双壁”?
《史记》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司马迁被并称为“两司马”。
四、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都市生活
文化
大都市:开封、临安、
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和
“元曲四大家”
1.“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C
2.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声声慢》 B
《资治通鉴》
C
《念奴娇》 D
《窦娥冤》
D
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C
5.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动: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依据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况,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组合。注意选择的衣食住行方式必须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过的。



动:
2.想一想,现代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列出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再与教材上描述的宋朝的情况相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