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7 23: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唐人街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时间:
都城:
建立者:618年长安 李渊
(唐高祖)一、唐朝的建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 李元吉玄武门之变(2)贞观之治 626年,李渊的次子 登上皇位,次年(627年)改年号为“ ”,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李世民贞观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3.贞观之治的出现 读材料和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任用贤能读史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在位期间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注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这些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但是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如何评价唐太宗?二、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原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之一。你了解武则天吗?高宗李治(649-683)长子弘暴卒次子贤被废三子显中宗(683-684)四子旦睿宗(684)武则天
(684-705)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武则天与无字碑武则天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功:(文化)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和
武举 ,重用有才能的人;
(经济)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过:(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重视酷吏,
滥杀无辜;
(文化)崇尚佛教,广兴佛寺。女皇武则天进步; 武则天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
国家富足的景象。长安西市图人物档案中文名:李隆基 别名:李三郎,阿瞒,唐明皇
出生地:洛阳 生卒:685年—762年
登基:712年睿宗传位 在位:712—756 43年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主要成就:开创开元盛世
代表作品:《霓裳羽衣曲》 庙号:玄宗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陵寝 :唐泰陵 三、开元盛世
1、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2、措施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1)整顿吏治,裁减官员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重视文教,编修经籍
3、意义: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唐高祖(李渊)武则天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唐太宗
(李世民)贞观之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继发续展唐玄宗开元
盛世鼎盛补充:秦亡汉兴与隋亡唐兴的共同之处秦与隋秦:中央集权制
隋:三省六部制 ①都是在推翻旧王朝的战争中建立的
②都吸取了前朝速亡的教训
③都基本上沿用了前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④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朝代。汉与唐 ①都因暴政引起农民起义,最终被推翻
②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③都创立了一些新的制度长


忌 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柴绍、李靖、秦叔宝等。 秦叔宝杜

晦李
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