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课件: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课件: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0 09: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由颍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隋唐大运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D
B
自主预习
隋朝的建立
时 间:
都 城:
建立者:
581年
长 安
杨 坚
隋文帝杨坚
一、隋的统一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25-220
220-
266
221-
263
222
266-316
304-439
534
581
386
317-420
420
479
502
557
589


439-581


北朝
439-581

南朝
420-589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民族对峙的矛盾逐渐消失。
④陈朝统治腐朽,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⑤隋朝国力的强盛。(主观原因)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战乱,向往统一安定的生活。
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②开创了统一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强盛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
在位皇帝:
开凿时间:
中 心:
南北端点:
连接水系:
长 度:
自主完成
隋炀帝
605年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全长2000多千米

洛阳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作用:
运河风光
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地位: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思考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
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结合此诗,说一说你对大运河的评价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
灭亡。

魏晋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这种选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
依据:官员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评价: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
中央集权。
只 注 重 门 第
开创科举制
583年,隋文帝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凭才学做官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举制诞生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征发大量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多次乘坐龙舟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后果: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
隋文帝

结束分裂,统一南北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开凿运河,开创科举
繁盛一时
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D
B
课堂检测
4.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D)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