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共26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共26张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8 11: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
壶口瀑布
宜川县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梁衡
壶口瀑布
天下黄河一壶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短句铿锵有力的表达效果。
2.感受大篇幅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作者借写景抒发的丰富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语言铿锵有力的表达效果。
2.理解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衡(1946-)山西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基础研究,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











3.词语积累
①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好像要把耳朵振聋一样。
②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形容随从的人多。
③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④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情况捉摸不透。
⑤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⑥寒噤:寒战。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几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
【交流点拨】两次,第一次是在雨季,第二次在枯水季节。
(2)如果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最为贴切?
【交流点拨】壮观。
(3)梳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两次来到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2~5)分写两次来到壶口看瀑布的经历,及看到的景色及感受。
第三部分(6)抒发赞美之情点明中心。

三、合作探究
1.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雨季来壶口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2.把描写瀑布声音,气势的词语找出来。
【交流点拨】声音:涛声隐隐如雷。
气势: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雾罩乱石,洪峰好像将我们吞没。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厦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中华民族的气魄吧。

二、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朗读课文第4、5段,思考:
1.作者第二次来看瀑布选择什么季节?为什么?
【交流点拨】枯水季。因为枯水季可以走到地下到沟底。是便于看清瀑布的特点及壮观景象。

2.壶口是什么样的?
【交流点拨】枯水季,黄河像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满细细的沙。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3.哪些句子表现了黄河水的伟大精神?
【交流点拨】第3段,其势如千军万马……。一根不剩。第4段顿然拢成一束……哀哀打旋。

4.本文主要是写水的特点及气势,第5段写脚下的石头?
【交流点拨】侧面表现水宽厚无软弱、奋力抗争、柔中有刚的特点。

5.本文不仅仅是在写黄河水,更是写什么?
【交流点拨】不仅仅是写黄河水,更是写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品味语言
1.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交流点拨】这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和刚强的品质。运用四个排比句铿锵有力、气势不凡。
2.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凝重而猛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三)写作借鉴
1.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水的特点: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的外柔内刚;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运用短促有力的句式。
3.运用排比、铺排有气势。

三、迁移拓展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从雄性浑厚、博大的气势中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三、迁移拓展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从雄性浑厚、博大的气势中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去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