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三、迅速崛起的日本专题八 明治维新 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2.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3. 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学习目标:问题:第三节介绍了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请同学们结合小子目找一下,课本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日本崛起的?1、经济:
2、政治:3、外交:资本主义的发展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一、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1、主要表现:2、局限及影响19C末20C初,垄断组织逐渐统治了各个工业部门,并向帝义阶段过渡。80年代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
迅速发展‖垄断的特点: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1、主要表现: 由华族投资的大阪纺织厂,这是日本民营纺织厂里最早使用蒸汽动力的。三菱成长史1870,岩崎弥太郎始创海运业。
只有3艘船的使用权。
1874,为政府提供军事运输,
运输完毕,政府把购入的13艘船拨给三菱。
1875,一家半官半民的船运公司倒闭,政府做主,三菱又得到15艘船。
1875,大久保决定15年内拨款25万,促其开辟上海航线。
1877年,三菱拥有船61艘,成为“海运之王”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大岛清《日本恐慌史论》 一个国家(后发型国家)在近代化起步时,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发动工业化的条件下,应由政府首先承担起发动工业化的任务,政府既要发挥“助产婆”的作用,还要承担部分“产妇”的职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大量封建残余;资源不足,面积小;国内市场狭小;封建残余帝国主义特征: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更多依靠政府,
更多依靠军事手段2、局限及影响:二、政治——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年宪法?(原因)2、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天皇、人民、议会、内阁的关系)3、应该怎样评价这部宪法?请小组讨论思考:①仿德国的专制主义 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宰相,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②国内自由民权运动高涨1、原因2、内容、特点:《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质:以君主立宪之名行天皇专制之实天皇总揽行政、立法、司法权
和军队统帅权服务于天皇协助天皇议会内阁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3、评价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局限性:天皇专制色彩浓厚;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日本的君主立宪巩固:日本1889年宪法的最突出特点是( )
A、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B、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权色彩
C、内阁对天皇负责
D、内阁对议会负责1B 思考:日本是如何“挤进帝国主义俱乐部”的?三、军事上:踏上军国主义道路①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②、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亚洲邻国;(吞并朝鲜、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思考:明治维新后有哪些国际国内因素推动日本逐步废除不要平等条约?政治;
经济;
人民呼声;有实力有民心有机会有策略1、废约的条件欧美;
日本;2、过程:
1909年召开修改不平等条约会议
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
1911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3、对外侵略扩张吞并朝鲜:侵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1875年《江华条约》、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控制了朝鲜日俄战争;1904年《朴次茅斯和约》,把朝鲜变为其保护国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思考: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1四、课堂小结: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小组讨论归纳)1)经济上:
2)政治上:
3)对外关系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摆脱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五、学有所思:
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日本明治维新给了我们那些成功的经验?2、明治维新后日本选择了武力扩张的方式来崛起,21世纪的中国则选择了和平的方式崛起,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