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4-11 09: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园地管理打字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者。”有人说:“功成名就者。”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7、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8、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1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11、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已经很重视,这说明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发展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宋朝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1936年)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 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 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14、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5、)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

图一 图二
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
①中国释放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1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 ④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08海安高考模拟)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蒸汽机车 机器时代的享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前苏联有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9、(2008海安高考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水平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并成功地运用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2008海安高考模拟)“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二、主观题(情境探究题)
2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22、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至今已整整十年。他见证了中国20世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并亲自参与和创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二 1997年2月19日距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日早上悲痛地表示,“一国两制”概念的创造者无法亲眼目睹香港回归,感到十分难过及悲痛。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1989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1990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十年途程
(3)邓小平辞职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何重大促进作用?
材料四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
(4)“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二○○八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回答:
①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2分)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结果如何?(2分)

②在城市我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分)
③“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是指什么?“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中的“诗篇”又是指什么?该诗篇的主题是什么?(3分)

④你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CABAC CCBAD CDBDB DDCDD
21、答案要点:(共14分)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22、答案:(1)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②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①结束了中国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干部的年轻化;②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①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初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到1955年底,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2分)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2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2分)②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分)③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1分)南方谈话;(1分)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