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的内容,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你们谁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呢?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我们很多人喜欢在春天里来一次春游,去欣赏这美丽的春光。看,这是我收集的几张春天的照片。
春天有诗一样的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绝句》(出示课题),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名诗。“绝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
绝句又称断句、绝诗,四句一首,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绝句是自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二、合作交流,初步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梳理字词: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我们先来解决一下古诗中的一些字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标记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试着熟读这首诗(出示字词幻灯片)。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提出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韵味。
(2)教师范读。指生读。
(3)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黄鹂 一行 西岭 东吴。
(4)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5)指导书写:绝 岭 吴
会认的字大家能够准确地念出读音,诗中还有一些会写的字,看看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组内交流。打开优教学生字,指导学生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投影出示作品,学生自己评价。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字词大家记住了,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流畅,请齐读古诗,注意断句。读准节奏。
1.走进前两句古诗,学习方法。
(1)思考一下诗中都有哪些景色?提取关键词。
预设: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2)小组之间大声朗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出美感。
预设:
色彩美: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动态美:鸣翠柳 上青天
(3)我们现在小组选取代表来说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2.学以致用。
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下面这两句古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老师也有小要求:
(1)联系运用之前的学习方法。
(2)灵活运用课下注释帮助理解。
(3)小组成员之间认真倾听,互相补充。
汇总: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四、品读诗文,感性提升
1.“万里船”来自哪里?看到来自远方的船,作者会想什么?
预设:
作者写这首诗时,战乱平定,交通恢复,归家路途再不受阻,诗人看到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有了想乘船远游的想法。
2.诗人描绘的这种美景不仅吸引了你,也打动了我,我们一起再来回忆一下,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预设: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雪上 航船
3.这些景物都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真是诗中有画啊!
五、描绘古诗,领悟感受
请同学们用心体会,为古诗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
(生练习画画,并展示,师评价)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上节课的诗歌的背诵情况。开火车背诵《绝句》。
教师适当评价。同学们的背诵真流利,还很有感情,让老师想到了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景象真是太美了,你还知道其他的描写春景的诗歌吗?说一说。
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力作。我们来汇总一下赞美春天的古诗:(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唐)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杜甫(唐)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拜读唐代著名的诗人韦应物有灵性的代表作《滁州西涧》吧 (出示课题) !
二、自由阅读,初感古诗
出示诗歌,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字词)
2.读准了诗句的读音和节奏之后,就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书写:怜 野(出示文字)
会认的字大家能够准确的念出读音,诗中还有一些会写的字,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怜、野”的写法。学生练习临摹。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人们都说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为了了解这首古诗背后的古诗,老师今天就教你几招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晓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知诗人,解诗题。(出示关键词)
这首诗的作者是韦应物。谁能汇报一下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诗人的资料。
预设:
学生介绍自己搜到的叶绍翁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我们再来看一下题目是,滁州西涧。这是一个地名,滁州是当时诗人任职的地方,西涧是河名,在滁州西。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二)抓字眼,晓诗意。
诗人到底写了什么景色呢?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注意要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在诗中寻找与问题有关的关键词(出示古诗)。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们先来看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怜,幽草,深树”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
学生自由回答关键词的释义。
怜:喜爱。
幽草:生长在幽僻的地方的草。
深树:枝叶茂盛的树木。
那么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尝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句古诗的意思(出示第二句古诗关键词)。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野外的渡口。
横:随意漂浮。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翻译诗句。
出示翻译结果: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得湍急,唯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三)入诗境,悟诗情。
小组讨论交流,前两句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出示前两句诗歌。
1.“幽草在涧边生长”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安静。这是一种静景。
2.“黄鹂在茂盛的树上鸣叫”让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富有生机,这是一种动景。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想象到的景象。
预设:诗人喜爱涧水奔流、碧草丛生、鸟鸣深树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幽深寂静。这样的写作静中有动,非常有生机。
出示后两句诗歌。
1.你能感受到哪句写的是动景,哪句是静景吗?
预设:春潮晚雨是动景,野渡横舟是静景。
2.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
这是一种荒凉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
3.再读诗歌,说一说你的体会。
预设:
“独怜幽草”表达了作者的情有独钟;
“野渡舟横”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带着诗人的恬淡忧伤。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
教师总结:
整首诗借用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拓展升华,赞美春天
1.请同学们用心体会,在读诗歌、欣赏美丽画面后,你能根据对诗的理解,重新表现诗人看到的情景吗?可以画一幅图,也可以用文字写出来。
2.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也应该向诗人学习,走出去,到户外去,踏春,赏春,爱春,赞春。课下同学背诵古诗,请小组之间整理一本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集。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