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课件(3份打包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课件(3份打包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2-28 13:32:16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乘法运算定律(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
激趣导入
怎样解答呢?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讲解
已知
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
共有25个小组
问题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就是求25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知识讲解
列式
25×4
=100(人)
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100人。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
挖坑、种树,2人
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4×25
=100(人)
知识讲解
观察发现
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5×4=100
4×25=100
两个算式乘数都是25和4,只是位置不同
=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2×4=4×32
2×35=35×2
算式中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知识讲解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b = b×
乘法交换律有什
么作用呢?
在计算乘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积”是不是相等,来进行验算。
知识讲解
分析题意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
挖坑、种树,2人
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25个小组
每组种5棵树
每棵树浇2桶水
知识讲解
(25×5)×2
=125×2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方法一:先求25个小组,一共种多少棵树,
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知识讲解
25×(5×2)
=25×10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方法二:先求每组种5棵树要浇多少桶水,再
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知识讲解
比较、发现
它们的计算结果相等
先算前两个因数的积。
(25×5)×2
=125×2
=250
25×(5×2)
=125×2
=250
先算后两个因数的积。
(25×5) ×2   

25×(5×2)
知识讲解
乘法结合律
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三个数连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
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50×25)×8 =50×(25×8)
125×(8×23) = (125×8)×23
用字母表示: ( × b) × c = ×( b × c)
练习巩固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运用乘法结合律或交换律
30×6×5=30×(6×_____ )
5
125×(8×24)=(____ × ____ ) ×______
24
125
8
42×18=18×_____
17×5×8=17×(___ ×8)
25×5×4×16=(____ ×____ ) ×(____ ×____ )
42
5
5
25
4
16
练习巩固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0×(23×2)
17×8×2×25
=50×2×23
=100×23
=2300
9×125×8
=9×(125×8)
=9×1000
=9000
=17×2×(8×25)
=34×200
=6800
先算50乘2
先算25×8=200
知识总结
乘法运算定律(1)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连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 a×b=b×a
课后作业
学海乐园课后练习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共13张PPT)
乘法运算定律(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
激趣导入
怎样解答呢?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
挖坑、种树,2人
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知识讲解
已知
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
共有25个小组
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每组2人负责抬水、浇树
知识讲解
方法一
(4+2)
×25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6×25
=150(名)
先求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知识讲解
方法二
4×25
2×25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00+50
=150(名)
先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
 4×25+2×25
=100+50
=150
知识讲解
观察发现
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
(4+2)×25
=6×25
=150
两个数的和与
一个数相乘。
把第一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
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知识讲解
乘法分配律
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
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 ( + b) × c = ×c+b×c
(2+3)×5 2×5+3×5
(40+50)×6 40×6+50×6
=
=
×(b+c)=
×b+a×c
想一想:
知识讲解
想一想怎样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呢?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
乘法结合律:(a×b)×c=a× (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b+c)=a×b+a×c
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
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
×

32×(7+3)
乘法分配律
练习巩固
观察右边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12
=25×(10+2)
=25×10+25×2
=300
5 0
2 5
1 2
×
2 5
3 0 0
运用乘法分配律
25×2=50
25×10=250
知识总结
乘法运算定律(2)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 a+b)×c=a×c+b×c 。
课后作业
学海乐园课后练习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共15张PPT)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
激趣导入
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b=b+
加法结合律:(+b)+c=+(b+c)
乘法交换律:×b=b×
乘法结合律:(×b)×c=×(b×c)
乘法分配律:×(b+c)=×b+×c
知识讲解
就是求25个12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12×25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
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一打” 是12个。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一打就是12个,意思是说每筒都装12个羽毛球。
知识讲解
简便方法计算
12×25
将12拆分成3×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3×4)×25
=3×(4×25)
方法一
=3×100
=300(个)
4乘25等于整百数
知识讲解
简便方法计算
12×25
将12拆分成10+2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10+2)×25
=10×25+2×25
方法二
=250+50
=300(个)
运用乘法分配
律计算简便
知识讲解
简便方法计算
12×25
商不变的性质把25转化成100÷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12×(100÷4)
=12×100÷4
方法三
=1200÷4
=300(个)
先把12与100
相乘
知识讲解
观察比较
比较3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
方法二
方法一
方法三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
都是根据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或商不变的性质使计算变得简便。
知识讲解
先算每副球拍的价钱,再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钱
330÷5÷2
=66÷2
=33(元)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每副羽毛球拍有2支。
答:每支羽毛球拍33元。
知识讲解
先求一共有多少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钱数。
330÷(5×2)
=330÷10
=33(元)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答:每支羽毛球拍33元。
每副羽毛球拍有2支。
知识讲解
比较、发现
比较两个算式,会有什么发现呢?
330÷5÷2   

330÷(5×2)
330÷5÷2 =66÷2
=33
330÷(5×2)
=330÷10
=33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 ÷b÷c= ÷(b×c)
式子中的b、c都不为0。
练习巩固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0
2000÷125÷8
25×(4+8)
=35×(5×20)
=35×100
=3500
125×88
=125×(80+8)
=125×80+125×8
=11000
=25×4+25×8
=100+200
=300
=2000÷(125×8)
=2000÷1000
=2
先算5乘20
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先算125×8=1000
把88写成(80+8)
练习巩固
这学期一共有多少天?
提示:
2月份共有28天,
3月份共有31天,
4月份共有30天,
5月份共有31天,
6月份共有30天。
3+31+30+31+30
=3+31×2+30×2
=3+62+60
=125(天)
答:这学期一共有125天。
知识总结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应用a÷(b×c)=a÷b÷c(b、c均不为0)进行简便运算。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转化为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即a÷b÷c=a÷( b×c)。
课后作业
学海乐园课后练习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