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年牢
课题
万年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读、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读出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
1.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走街串巷、天津、晾晒、耽误、赚钱”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糖葫芦图片,激发学生交流糖葫芦的兴趣。
2.板书课题,设疑:读了课题,“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交流对糖葫芦的认识。
2.齐读课题,理解“万年牢”指的就是糖葫芦。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用时:7分钟)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小组内互相帮助:生字正音,熟读词语。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走街串巷( )
晾晒( )
竹签( )
赚钱( )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8分钟)
1.出示自学问题: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万年牢”的深刻含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梳理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内合作研讨,根据自学提示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知道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实在的人。并找出文中语句体会用法。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
4.学生找出描写父亲选材认真,制作工艺一丝不苟,坚持原则的语句,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的品格,明确父亲的为人。
5.学生找出文中三次出现“万年牢”的句子,说说对“万年牢”的理解。懂得“做糖葫芦——万年牢,做生意——万年牢,做人——万年牢”的道理。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理清线索,明确“万年牢”是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再到做人,一环扣一环,叙事清楚,有条理。
2.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来体现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联系实际,深入体会。(用时:5分钟)
1.教师借助板书,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评价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畅谈:文中做大买卖的老板的生意经对吗?结合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交流有关“诚信”的故事。
1.学生自由表达对父亲的印象:做糖葫芦认真,做生意实在,做人可靠。
2.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3.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故事。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延伸升华。(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2.布置作业。
1.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2.学生课后阅读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并写写自己的感悟。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以此贯穿全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探究和学习,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我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深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进一步体会父亲教育自己子女的成功之处,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美好品德的熏陶。
《万年牢》教学片段
抓住重点语段,深入探究
师:再次读课文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我认为讲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父亲选材料,第二件事情是父亲做糖葫芦,第三件事情是父亲卖糖葫芦。
生:我认为主要讲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父亲怎么做糖葫芦的,还有一件是父亲不愿意掺假,辞了工。
师:你们俩的看法其实是一样的,因为选料就是做糖葫芦的一个过程,而卖糖葫芦,在文中体现出来的就是父亲去那家大字号做工不愿掺假,你们认为呢?
生:(思索)同意。
师:“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我画的第一个句子是:“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生:(齐)正确!
师:嗯,是这样。请你继续。
生:第二个句子是:“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生:(齐)正确!
生:第三个句子是:“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生:(齐)正确!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句子。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屏显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齐读句子)
师: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生:糖葫芦。
师: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万年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带有“万年牢”的句子。来,齐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里的“万年牢”指什么?(课件出示:“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齐读句子)
师: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生:做生意。
师:怎样的生意?
生:讲实在的生意。
生:买卖公平的生意。
生:走正道的生意。
师:父亲不仅是一位正直的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课件出示:“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师: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生:做人。
师:怎样的人才是万年牢的人?
生: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师:(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的含义。
(生齐读句子)
师:这三个句子,分别讲了“万年牢的糖葫芦、万年牢的生意、万年牢的人品”。通过学习,根据你的理解,给下面三个“万年牢”排序,说说理由。(课件出示:产品万年牢;生意万年牢;人品万年牢。)
赏析:这部分教学,教师主要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语句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万年牢”一步步进入阅读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落实教学重点,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