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心比心
课题
将心比心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较强的朗读、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教学设计贯穿了“自读自悟”的理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的道理。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作者独特的表情达意的语文技巧,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
学前准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从《将心比心》中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引导理解“将心比心”的含义。
1.学生根据教师导入的情境思考。
2.齐读课题,理解“将心比心”中的两个“心”的意思。
1.什么是“将心比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2.出示卡片,检查生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词。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熟读词语。理解“沉重、道谢、抱怨、眼神、鼓励、宽容”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4.集体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阿姨将心比心,另一件事是妈妈将心比心。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涵。(用时:18分钟)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文的哪些地方温暖了“我”的心?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细读课文。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文中段落。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理解“沉重”“一直”等词语。体会阿姨对奶奶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理解词句“平静”“不要紧,再来一次!”体会母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3)出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内涵。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将心比心。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温暖了“我”的心的词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学生活动卡上。
2.小组交流自读课文的所得。汇报学生活动卡的填写情况。
3.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1)读第1自然段,交流对“沉重”“一直”的理解。感悟句子“我的妈妈……为她开门”的深刻含义,明确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要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2)抓住“沉重”“一直”等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读第2自然段,品析“平静”“不要紧,再来一次!”,体会妈妈的话的深刻含义,理解“将心比心”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
(4)抓住两个“平静”,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懂得“将心比心”的实际意义。
(6)抓住“如果……就……”,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学生交流学完本文后的感受。
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将心比心。
6.学生分组比赛读文,评议哪组读得最有感情。
3.课文第2自然段中两个“平静”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重”“一直”等词语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如果_________,就会对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就会使_________。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2.课件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引导学生积累。
1.学生集体齐读第3自然段,练习仿写句子。
2.学生集体交流,评议。
3.积累背诵名言警句。
6.写一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教师布置小练笔作业。
1.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2.学生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自己曾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将心比心》教学片段
品读第一自然段,初识“将心比心”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动,把它勾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生自读、勾画)
师:下面就来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动。
生: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呢?
生:那位阿姨希望她的妈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那位阿姨是怎么说的?
生:那位阿姨是轻轻地说的。
师:哦,这位阿姨是轻轻地说这句话的。那谁愿意轻轻地把这位阿姨说的话读一读呢?
(一男生轻读)
师:谁还愿意用轻轻的语气再来读读阿姨说的话?
(一女生轻读)
师:阿姨的话虽不多,却是很感人的,谁愿意再来读一读阿姨说的话?
生: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太快了。
师:那就请你把语速放慢一点儿,再读一遍。
(生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要去主动关心、帮助别人,阿姨这样做就是——
生:(齐)将心比心。
赏析:这部分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中人物的所感所想,从而理解“将心比心”,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