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内容:1.什么叫“遣唐使”?.描述日本遣唐使团的规模。
2. 日本会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结合教材,概括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3.比较开元通宝和书中和同开珎有什么相似之处?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唐朝与日本 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他东渡
日本 的时间、经过及影响?
5.唐与新罗的关系如何?
6.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想一想书中唐僧
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7、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
就?
8.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9.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新课探究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弘法大师行状绘词》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结合教材,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归纳
(1)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
(2)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 ( )的影响深远唐都长安城日本平城京建筑技术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唐朝与日本 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他东渡日本的时间、经过及影响?
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二)鉴真东渡看
图
说
史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鉴真准备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议一议:
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三.唐与新罗的关系如何?
3.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4.新罗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等。。
5.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四、玄奘西游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玄奘《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1,唐僧一路上有徒弟的陪伴,而玄奘是独身一人去取经的?2,玄奘到天竺是去讲学唐文化,住了十四年,很久才回来,唐僧是去取经书,拿到了马上就回来,到了唐朝才授课的3,玄奘去印度是那里用的还是竹简,唐僧拿得经书是纸张?4,唐僧是释迦牟尼教授他,玄奘是一位90高龄的戒贤法师教授?5,唐僧取经路上的阻碍是妖怪,玄奘取经路上的环境?1、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1.读史料: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3.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大唐西域记》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基础条件代表: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
献。《大唐西域记》是
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
文献。唐朝与天竺的关系以史为鉴: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课堂小结民间交往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政府交往:遣唐使
与新罗的往来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AB随堂训练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5.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
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BBB小结:2、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此对周边很多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对外交往中,唐朝又采取开明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