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一)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面的横木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齐家治国中是何等重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信德在人的为人处世中有重要作用。
B.“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用的一个比喻,目的为了说明了信德的重要。
C.“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关于“信”的论述,是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的角度作出的。
D.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人一旦失信,其结果会害及他人,危及社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信德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孔子就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B.《论语·学而》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说明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交朋友要推心置腹。
C.在汉代,儒家就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D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因此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会祸及国家天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字从字形构造上看,依赖于人言语的表达,表言语的真实,进而建立了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B.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选择去兵、去食而保留民信,这是基于他认识到,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C.信德在个人的立身处世、朋友的交往、国家的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每个人必须重视它的作用。
D.人民保卫着国家,信誉保护着人民,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只要重视“信”,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5分)
花市 贾大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
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她,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那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打断她的话。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这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那花朵大,花瓣儿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样。姑娘说:
“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要的就是令箭荷花!”
“它贵。”
“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
“老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的。”
“哪村?”
“严村,城北的严村。”
“晓得晓得。”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地方啊,那里的人们身上不缺‘胡萝卜素’……”
看花的人们一齐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个苦地方,多少年来,那里的人们每年分的口粮只能吃七八个月,不足部分,就用胡萝卜接济。
在人们的笑声中,老头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
“多少钱,有价儿没有?”
“15。”姑娘止住笑说。
“多少?”人们睁大眼睛。
“15。”姑娘重复道。
“不买不买,太贵太贵。”
“你给多少?”姑娘赶了一句。
“10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
“不卖,你留着自己欣赏吧!”老头白了姑娘一眼。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大半是头上戴草帽或扎手巾的乡下人。原来乡下人除了吃饭穿衣,他们的生活中也是需要一点花香的。
一个眉目清秀的干部打扮的年轻人挤上来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笑罢,用扇子照老头的肩上拍了两拍,说:“墨西哥。——让给我吧,老头。”
“不行,我要买。”
“唉,你买它做什么!”
“你买它做什么?”
“我看。”
“我也看!”
人们群里爆发了一片笑声。年轻干部用扇子挡着嘴,对老头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
“不行不行,明天也是我的生日,我也爱花!”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那个上级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年轻干部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
“你是哪个村的?”
“严村的。”
“你们村的支书是谁?”
这一回,人们没有笑。他们望着年轻干部的脸色,纷纷说:
“老头,让给他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老头听人劝说,心里好像活动了一点。他望着那盆令箭荷花,用手捻着胡子,又咂起嘴唇儿。年轻干部冷冷一笑,乘势说:
“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我出13块钱买了!”
说着,把钱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手拿着小花手绢,依然那么扇着,冷冷地盯着他。他还想说什么,那老头一跳脚,从怀里掏出一把崭新的票子,扯着嗓子嚷道:
“你要那么说,我出14块钱!”
“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像生了很大的气,瞪了老头一眼说,“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10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
年轻干部气得脸色发白,用扇子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还问我们治保主任是谁吗?”
人们明白姑娘的心思,一齐仰着脖子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中“花市”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环境,从“事件”这一角度命题,题目可理解为“花市的故事”“花市的风波”“花市的趣闻”等。
B.小说总共描写了两组矛盾,一是卖花姑娘和老头讨价还价的矛盾;二是年轻干部和老农、卖花姑娘间的矛盾:年轻干部蔑视农民与老农与买花姑娘保持自尊的矛盾。
C.年轻干部人在农村却蔑视农民,对上级却竭力奉承讨好。达不到目的时,公然以权势威胁农民,讥讽农民,人格低下。
D.小说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以一个过去常以胡萝卜为粮的贫困村的老头欲花10元买一盆令箭荷花的事例,反讽人们生活稍有改变,就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5、小说中的卖花姑娘蒋小玉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6、卖花姑娘最后以10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老头,仅仅是为了打抱不平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
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还会引发诸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之类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专家们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这不仅要引导公众有预防意识,而且需要呼吁患者积极治疗。
我国的睡眠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国内第一家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多地区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为睡眠研究的开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睡眠研究虽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和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就公众的医疗需求来说,睡眠医学发展亟待提速。人才是关键。政府和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相关机构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学者还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新药物及其他治疗水段。创建新型诊疗方式更显重要,如远程医疗技术(借助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等途径对睡眠障碍患者诊疗的方式),但其治疗效果、依从性和花费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选自《世界睡眠日: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
材料二 关于“睡眠亚健康”的调查结果
本报告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调研完成,共发放20000份调查问卷。
材料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7.0%,80后占54.5%,70后占20.3%,60后占1.4%。
数据表明,83.1%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在6-8小时之间,其中6小时、7小时和8小时的分别占22.7%、37.1%和23.3%。还有3.3%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或更多,4.8%的受访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调查中,睡眠浅(45.8%)、早晨醒来过早(28.5%)和难以入睡(28.1%)是最困扰受访者的三种睡眠问题。
造成睡眠质量不佳的原因有很多。调查中,49.2%的受访者将原因归结为工作学习压力大,43.7%的受访者是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其他原因还有:生活中遭遇了不愉快的事(37.4%)、平时缺乏运动锻炼(32.4%)、年龄增长(25.4%)、周围环境太吵闹(23.1%)、睡前暴饮暴食(13.8%)和高血压等疾病带来的影响(5.3%)。
长期睡眠不佳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本次调查中,4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白天犯困。45.5%的受访者会因睡眠不佳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他影响还包括:思维迟钝(46.0%)、心情较差且暴躁易怒(39.9%)、创意灵感匮乏(31.9%)、免疫力降低(30.6%)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25.0%)等。
要改善睡眠质量,53.3%的受访者认为要保证睡眠时间,44.5%的受访者建议平时加强身体锻炼,43.3%的受访者建议按时入睡,42.3%的受访者建议保持好心情。其他建议还有:睡前洗个热水澡(38.7%),更换更舒适的床上用品(30.0%),睡前不再考虑工作学习的事(27.2%)和适当服用安眠药物助眠(3.4%)等。 (选自2017年3月20日“新华网”刊文)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睡眠研究进步很快,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
B. 调查显示,睡眠问题主要是“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和“醒得早”这三种情况。
C.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近五成受访者将原因归于工作学习压力大。
D. 大多数受访者的睡眠时间适中,只是少数人的睡眠时间过短,特别是80后的青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睡眠问题造成的危害、我国睡眠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材料二主要调查的则是睡眠亚健康情况。
B. 材料三展示了有关睡眠问题的调查统计局,包括调查对象、睡眠时间和睡眠不佳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办法。
C. 睡眠障碍会导致思维迟钝、灵感匮乏、效率降低,且易暴易怒,免疫力下降等,是多种慢性病的源头。
D. 受访者大多存在睡眠亚健康状况,半数以上表现为起床后疲倦困顿,而自我感觉良好者占12.1%。
9.睡眠质量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请给睡眠不佳者提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好建议(医药治疗除外)(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18分)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B. 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 “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 “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12.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
C. “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灞上①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和谐静谧、恬静优美的氛围。
B.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 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 此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15.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对偶句是 , ??。?
(3)《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20、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每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请将下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回首时 凭一腔热血 平凡世界 苦辣酸甜忧乐喜 会心处
潇洒人生 放电发光 之乎者也矣焉哉 做功出力 处三尺讲台
给语文老师:上联: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下联:
给物理老师:上联:处三尺讲台 做功出力
下联: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前段时间,山西一游客因为川菜“鱼香肉丝”中没有鱼而拒绝付款一事传遍了网络。其实,正如“老婆饼”中没有老婆,“蚂蚁上树”中没有蚂蚁一样,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毫无关系。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
①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大多数还是有关系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请以“?从那以后,我变得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充实,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D
A
D
D
D
C
D
B
B
A
A
C
A
1. D。解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选项为“根本原则”,程度在加重。
2. A。解析:A项张冠李戴,“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孟子。
3. D。解析:曲解原文意思,说法过于肯定,原文只在说明“信“在治国中很重要。
4、D ,“反讽说法不对,这个事例反映了农民也需要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权利人人平等,不分身份高低贵贱。
5、①精明能干,干脆利落——生意做得好,不拖泥带水;(2分)
②开朗活泼,纯洁善良——爱笑,为老头打抱不平;(2分)
③落落大方,正直无畏——冷待年轻干部,坦然告知姓名等。(2分)(可根据学生作答酌情给分)
6:不是。①通过老头和年轻干部的对话,卖花姑娘知道年轻干部买花只是为了巴结讨好上级,而老头是真正喜欢花,想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②年轻干部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捍卫老头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③社会在进步,农民的腰杆也挺直了,卖花姑娘有底气这么做;④花姑娘这么做,也是她爽直、有正义感的性格使然
7.D,“少数人的睡眠时间过短,特别是80后的青年”推断错误,材料三说受访者中80后占54.5%,又说“4.8%的受访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两者结合起来并不一定得出80后睡眠时间过短的结论。
8.C项,“睡眠障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源头”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介绍可知,“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源头之一”。
9.①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时间;②加强身体锻炼;③保持好的心境;④睡前不再考虑困扰自己的事情;⑤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听听轻音乐以放松助眠;⑥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
10. D 11. B 12. B
13.(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
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
14.A,意境错误。
15.(1)首联写秋风秋雨初定,雁群频飞,渲染秋意,寄寓乡思;(2)颔联借他乡叶落,寒夜孤灯,烘托诗人的孤单凄楚,颈联写小园空寂,寒夜滴露,与僧为邻,更突出孤单寂寞的心境;(3)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落和忧愤。
16、(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7.A? 18.C? 19.A
17.“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A。
18.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19、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选项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D,搭配不当,“突破……系统”。所以选A。
20、给语文老师:下联: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
给物理老师:下联:凭一腔热血 放电发光 (一句1分)
21、②看菜名点菜大多是能吃到你想吃的东西的。??③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还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