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D
A
D
C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60 不会 醋汽化
12、气泡 减小
13、不会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液化
14、20 1
15、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6、10 30 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7、(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18、(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92;
(3)正在;
(4)见图;
(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19、(1)43.2;(2)2.16;(3)偏大;(4)C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20、不会。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21、(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1;
(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2;
(3)比较m1、m2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小吴是正确的。
22、(1)由图知,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4cm3,质量为m=31.4g-20.2g=11.2g,
由此可知,烧杯内剩余液体是酒精。(2)已知密封的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一个月后,液体体积明显减小,计算结果表明,剩余液体都是酒精,据此可以得到:①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烧杯内部的水全部蒸发;②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水虽然蒸发了,但酒精的质量没有变化。
精准复习7:2019年中考复习易错专练(物质的特性)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工业制氧气??石黑转化为金刚石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钢铁生锈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3.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4.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5.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水与酒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凝固点[℃]
沸点[℃]
水
1.0×103
4.2×103
0
100
酒精
0.8×103
2.4×103
-117
78
A.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
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
D.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
7.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9.小江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 )
A.偏大 B.无偏差 C.偏小 D.无法确定
10.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 B.脚印的面积
C.脚印的深度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2.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
1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14.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的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则量筒的质量为 ?g,液体的密度为 ?g/cm3。
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 。
16.彤彤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水晶球。彤彤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度,于是她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小水晶球的密度。由图可知:水晶球的体积是 cm3,水晶球的质量是 g,水晶球的密度是 g/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7.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18.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6
98
98
98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
19.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为 g。(2)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20cm3,则壶盖的密度是 g/cm3。(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4)小丽接着用现有的器材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丙图中A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A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选填丙图中“B”、“C”或“D”)。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20.“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1.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22.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