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文档属性

名称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4-30 15: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第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阅读教材51页的两段文字,讨论并归纳宋
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又起;(2)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了宋神宗的认同;(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阅读教材52-53页的内容,归纳概括王安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强兵措施取士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一、富国措施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A. 作用: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B. 局限: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②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作用: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③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作用: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力政府收入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作用: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作用: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内容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二、强兵措施1.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三、取士措施1.目的: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2.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充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③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惟才用人的原则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成绩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
材料二:(王安石)原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和“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目的。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试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
改革程度不同:相同点:
背景:
性质:
结果: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地主阶级封建改革。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