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宋太祖(927---976)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辽西夏北宋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 阳 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请问:范仲淹“忧”什么?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问题探究一: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表现:;(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材料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思考:(1)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激化阶级矛盾(2)从材料3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土地私有制材料: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澶渊之盟”)思考:该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西夏、辽威胁宋,战争连年;赋役、徭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
2、高利贷和赋税繁重
3、连年战争
4、自然灾害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王小波、李顺起义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探讨: 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2)民族矛盾的激化: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阅读以下材料: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阅读以下材料: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探究二: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薄弱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积贫增加财政负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思考: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积弱原因:
积贫原因:
积贫积弱根本原因: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北宋皇帝愁什么?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
财政困难
辽和西夏的威胁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仁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新政措施:①改革文官升迁制
②严格恩荫制
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④慎选地方官
⑤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中心措施——三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目 的: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思考:宋仁宗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整顿吏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
积贫积弱严重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议一议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