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商鞅变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1 21:26:00

文档简介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株洲县六中 张惠明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模块1、2、3中已经学习过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对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质疑——释疑),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教学方法:角色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整合式教学法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欣赏视频《商鞅变法》,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七嘴八舌话商鞅
1、成长历程:突出社会时代大潮。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主观条件)
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客观条件)
说明时势造英雄,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体验学生配音小品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
角色体验理内容(突出重点)
角色1:假如你是商鞅,如何利用当时秦国的有利条件进行改革变法?
角色2:假如你是秦国的国民,你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多媒体出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法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俗
“塞私门之请”
推行“分异”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合作探究知特点(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
1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2 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
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检测悟真谛(落实三维目标)
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略)
三、学习了商鞅变法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和感悟?
多媒体出示
A 、商鞅:勤奋好学 取信于民 有威信、坚决果断 大无畏精神 社会责任感 顺应潮流。B、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C、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D、……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日星期日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
背景介绍;
上课流程
欣赏视频《商鞅变法》,整体感知商鞅变法的时代特征
新课分四个环节
一、七嘴八舌话商鞅
结合书的第一目: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商鞅,可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及商鞅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必修模块1、2、3来谈。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体验学生配音小品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
角色体验理内容(突出重点)
自学导航:
第一步:自学课文相关内容,梳理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二步:对课文的重要概念的理解是否有疑难之处?
第三步:同学之间互相释疑
角色1:假如你是商鞅,如何利用当时秦国的有利条件进行改革变法?(对应第一步)
角色2:假如你是秦国的国民,你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对应第二步)
合作探究知特点(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
1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2 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可结合第二目所学内容加以发挥)
四、课堂检测悟真谛
学习了商鞅变法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和感悟?
可从商鞅、国君、变法本身及其本质等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分析。
课件18张PPT。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株洲县六中 张惠明 商鞅变法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变法的内容)(前356--前338)“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前356--前338)——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一 七嘴八舌话商鞅二 角色体验知内容三 合作探究理特点四 课堂检测悟真谛(前356--前338)一 七嘴八舌话商鞅 商鞅
(约前390年—前338年)人生三步曲1、成长历程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3、投奔秦国,支持变法秦国商鞅求贤若渴强国时世法家代表 热心政治 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大王:治理国家, 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
哈…啊…欠。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变法。
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二 角色体验知内容假如你是秦国的国民,你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假如你是商鞅,如何利用当时秦国的有利条件进行改革变法?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积极作用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三 合作探究理特点知识在讨论合作中得到升华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改革比较,商鞅变法措施有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概况管仲
改革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李悝
变法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
“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吴起
变法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前356--前338)商鞅变法(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贵族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变法进行过程中继续抵制破坏变法,比如太子的两个老师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三、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1、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B四 课堂检测悟真谛2、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A小站练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答案:
(1)赞扬态度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成功之路就在你脚下
学习了商鞅其人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和感悟?四 课堂检测悟真谛学习了商鞅其人和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和感悟?A 、商鞅:勤奋好学 取信于民 有威信、坚决果断 大无畏精神 社会责任感 顺应潮流。
B、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C、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D、…… 再见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谢谢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