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1 2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梭伦改革的影响)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出走(原因)2、僭主政治的建立
1)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梭伦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践踏民主政治 1)背景: 雅典政局动荡,三派纷争 2)建立: 3)结果: 560BC 庇西特拉图 进一步推进民主进程僭主政治的建立
1.含义: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2.背景:
改革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
面对压力梭伦出走(原因).
雅典政局动荡.
3.建立:前560年,庇西特拉图武力夺权.
4.结果:庇西特拉图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进
民主进程.民主政治与僭主政治的关系: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和发展3、对梭伦改革的评价材料一: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成员才享有被选举权,属于最低等级的人不得竞选各级职官。
材料二:“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
根据材料思考:梭伦改革的意义和局限。二、对梭伦改革的评价
1.积极性:
经济发展方面: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民主奠基方面: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局限性:
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贵族对权势的削弱不满.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 2、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① 克里斯梯尼改革 促进民主政治形成 ② 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最终确立3.克里斯梯尼的政治改革1.措施
(1)联合平民,推翻僭主政治
(2)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血缘部落。(国家最终形成)
(3)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不分等级)
(4)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5)实行“陶片放逐法”
2.作用
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什么是“陶片放逐法”?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含义: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城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到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
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借鉴意义: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应该强化监督功能,强化人民群众的监 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1.措施: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公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2)改革公民大会。
(3)改革500人会议。
(4)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
(5)发放工资和津贴。
(6)发放观剧津贴。
2.作用: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1、梭伦改革是在怎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2、梭伦改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你认为这种改革不可避免的要带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思考: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梭伦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2、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课堂小结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民主政治的确立立民主政治的顶峰小结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基础奠定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公元前4世纪城邦制渐衰希腊民主制度衰落的原因:
1、衰落根源:希腊的奴隶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2、城邦内部的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混战,使得希腊城邦制度逐渐衰弱。
3、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从梭伦改革到伯里克利改革,最终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你得到哪些启示? 1)说明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社会
发展的制度保证。
2)说明改革是克服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说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往往是一个漫长
而曲折的过程;
4)说明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适应社
会需要作出变化;
5)改革是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
也是发展生产力。
……3、启示:1、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 )
①僭主政治的建立 ②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 ③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
④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僭主政治的建立 ( )
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 B、贵族政治得到加强
C、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4、克里斯梯尼改革( )
A、是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的 B、是对梭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
C、延缓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D、使雅典开始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CDDB5、梭伦改革( )
 A、其主要目的是打击贵族势力,使平民掌权 
 B、废除了财产资格对公民政治权利的限制
 C、 使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
 D、没有废除贵族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6、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利分配原则,主要是指( )
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7、梭伦改革后( )
A、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B、平民比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权利减小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ADAB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 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摘自新课标教材岳麓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回答: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哪项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都冲击了氏族的血缘关系,从而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
?以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创立比例代表制选举法;取消议员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抽签选举法及议员的任期制。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机会均等的民主原则。弊端:可能使无能的人当选而有才能的人落选。 这 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平原派
(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
(激进民主政治) 海岸派
(温和改革) 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