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资料仍归私人占有。为此,党和政府开始了“一化三改造”的伟大历程。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第5课人教部编版(2017)历史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4.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重点难点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局限。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2、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 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措施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则方法“自愿互利”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三步走阶段(1)、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加入互助组和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逐步推进,引导走合作化道路
(2)、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3)、1956年底,全国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材料二 1956年底合作化情况: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以上,其中,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87%以上;参加合作社的个体手工业者占总户的90%以上。请大家阅读以上材料,总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原则和结果。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加入互助组和合作社。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逐步推进,引导走合作化道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原则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相同,并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到1956年底,有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公私合营 原因(条件)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开始时间目的方式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4年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知识拓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实行了和平赎买的政策。赎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上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②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和平赎买知识拓展: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合作探究:三大改造的基本含义改造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从私有制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举的措施,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即解决所有制问题。
1、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3、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课堂小结:三
大
改
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课堂小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
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建立
起来。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C课堂练习:2.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中国进入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