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度的加强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时间、地点、人物、结果2、分裂局面的结束人物:
时间:
战略方针:宋太祖、宋太宗960年—979年“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思考:能否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呢”? 北宋的建国与西汉、唐朝等王朝有何不同?赵匡胤为什么能够轻易取得政权呢?北宋的建立与五代政权的更迭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如何防止北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呢?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最大限度地把政权、财权、军权从地方藩镇手中夺取过来,收归中央,集中到朝廷皇帝手里,以达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复辟的目的。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二、北宋 中央集权的加强
1、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分散禁军统领权,设枢密院负责调兵;实行更戍法;精选禁军。2、集中行政权: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地方: 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知州。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各路设转运使,将赋税大部分送中央;派文官为地方司法人员,死刑报中央复审核准。4、科举制的发展1、科举制的发展
2、发展的评价严格了考试程序 乡试、省试和殿试(殿试成为一种定制)
简化了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严密了考试方法 糊名法
增加了录取名额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吏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分析讨论: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
作用:积极:使五代以来重臣专权自立和藩镇割
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
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官员冗滥,
无所作为,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
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给北宋
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宋太祖
(960 — 976年) 宋太祖即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涿郡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960年发动“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 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 。 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而只能根据实际力量,按照轻重缓急,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