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1--2复习课件(人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1--2复习课件(人民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4 15:51:00

文档简介

课件7张PPT。一、知识梳理一、改革的原因:
客观因素:
1、春秋时期社会出现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诸侯争霸的推动。
3、变法风潮席卷各国。
4、百家争鸣为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主观:
1、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重用商鞅。二、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3、特点:以“农战”和“法治”(严酷的刑法)为中心。三、改革的内容:
1、实行什伍、连坐制。
第一次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1、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
第二次 2、废分封,推广县制。
3、统治度量衡。
4、移风易俗。四、改革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五、影响:
积极:1、是秦国成为封建国家。
2、实现秦国富国强兵。
3、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消极:商鞅采用铁腕手段推行变法,压制了思想;同时严酷的刑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六、启示:1、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3、改革同样能够推动社会发展。4、改革的曲折和复杂性。练一练材料一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5分)⑵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3分)⑶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1分)这一标准对材料三的结论有何影响?(1分)⑷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你从中有何认识?(1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爵位,废除井田制(每点1分,回答四点内容即可得5分)。军功地主地位上升,成为秦统治阶级重要支柱,宗室地主地位下降(1分);秦国富国强兵(1分);奠定了统一六国的经济基础(1分) 材料三主要根据个人品质评价商鞅变法(1分),这一标准忽略了对变法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分)。 原因是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1分)。认识:改革充满阻力,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1分)(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梭论: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旧题新做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问题: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2、“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坏井田,开阡陌”说明了什么问题?
务本:重视农业生产。王制:以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变法促进社会转型,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改革后,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倾,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课件7张PPT。一、知识梳理一、改革的原因:
1、贵族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
A如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B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
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
4、梭伦当选。三、改革的内容:
1、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司债务;鼓励发展工商业
2、政治:确立财产等级制;进行机构改革,设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二、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
1、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性质:奴隶主的民主改革。
3、特点:带有折中色彩(或者是中庸)、手段温和。四、评价:
积极:
1、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3、完善国家制度,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
局限:
1、中庸原则决定改革不彻底性。
2、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平民进一步参政,不能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
材料一、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奥尼尼利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哪些有势有财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三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练一练1、材料一中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主要知道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分析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4、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公正”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矛盾尖锐。2、中庸的思想。3、财产等级制。
打破贵族奴隶主垄断权利的格局;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4、实质:权利的大小由财产多少决定;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统治。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精美陶器 橄榄油出口 第一二等级 第三等级材料三:雅典公民大会 陶品上的雅典商船⑴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1分)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1分)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1分)
⑶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3分)⑴答:
信息:雅典城邦手工业发达(1分),对外贸易活跃(1分)。
原因:地中海式气候(1分)、群山分割的小块陆地(1分)不利于粮食生产(1分),有利于橄榄生长(1分);海岸线曲折、多港湾为海外贸易提供良好条件(1分)。
影响:海外贸易发达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壮大(1分),在政治上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推动梭伦改革的进程(1分)。
⑵答:财产等级制(1分)。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1分)。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1分)。
⑶答:政治上:公民大会成为雅典最高权力机构(1分),奠定雅典民主基石(1分)。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