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湘教版地理选修三练习:第3章过关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湘教版地理选修三练习:第3章过关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01 08: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能够起到的作用是(  )。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胡同游”为外国游客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D
2.读“温带某景区导游图”,完成第2~3题。

2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3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解析:第2题,图中峡谷有河流流经,应是流水的侵蚀下切而形成。由山峰高程2 038米和处于温带可知,该地区河流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瀑布的落差与河流径流量关系较小。图中湖泊位于河流沿岸,不在山顶,不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规划知识。景区服务设施集中分布于③处,该处应布局游客中心。②处为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较多,适宜布局加油站。餐厅宜接近宿营地,但应与宿营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对宿营地的噪声、大气和废水污染,④处适宜。治安巡防站与旅游风景不协调,应布局于景区中较偏僻的地方,以减少对风景的破坏。
答案:2.A 3.C
4.海南岛凭借其独特的地域风光和民俗风情以及海南政府在海内外的大力宣传,吸引了众多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游客,2011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接近3 00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达到80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每年的数量都在增加,2010年有25万左右的游客到达海南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5题。
4分析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有哪些?(  )
①海南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质量高 ②海南与俄罗斯自然环境差异大 ③海南是距俄罗斯(亚洲部分)较近的热带地区 ④俄罗斯是距海南岛最近的亚洲的发达国家 ⑤海南有相对宽松的旅游政策且旅游费用较低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⑤
5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  )。
①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滨海和岛屿风光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④少数民族风情特色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首先是因为海南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风光,堪比夏威夷,与俄罗斯自然环境差别大,并且旅游政策灵活、旅游费用相对较低;其次,海南是距俄罗斯(亚洲部分)较近的热带地区;第三,海南岛热带滨海和岛屿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突出。
答案:4.D 5.C
6.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新开辟的自然风景区,据图完成第6~7题。

6该风景区最吸引人的旅游资源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景观 B.喀斯特地貌
C.窑洞 D.雅丹地貌景观
7要把这个风景区建成著名旅游区,便于更多的人去旅游,该风景区的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有(  )。
①规划要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②要对该风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 ③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 ④规划中没有必要拟定主要景点和游览线路,可以由游客自由选择景点和线路 ⑤该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重点要考查、收集本地的有关资料,可以不用考虑风景区的外部条件 ⑥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及省区轮廓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云南南部,因此该风景区最吸引人的旅游资源可能是热带雨林景观。第7题,风景区的规划要拟定主要的景点和旅游线路,并且不单要考查、收集本地的有关资料,还要考虑风景区的外部条件。
答案:6.A 7.D
8.某省2011年召开了旅游规划发展思路座谈会,与会代表就2012年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海洋旅游的发展、与上海联合发展红色旅游区等工作交流了意见。据此完成第8~9题。
8根据材料判断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江西 B.湖南
C.辽宁 D.浙江
9材料中旅游度假区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
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
D.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
解析:第8题,依据材料可以判断该省是靠近上海的一个沿海省份,故选浙江。第9题,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度假、疗养的地方,应该选择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不是靠近大城市或海滨地区。
答案:8.D 9.B
10.下面图示地区是一个未开发的地区。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若将图示地区开发成旅游区,可发展的旅游项目不包括(  )。
A.生态旅游
B.滨海旅游
C.开辟海滨浴场
D.红色旅游
11当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应注意的问题是(  )。
①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 ②该地处于滨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不当易造成生态破坏 ③有限制地开发旅游,防止破坏自然风光
④利用广阔的沙滩和林地积极开发海景别墅 ⑤为防止水体污染,应限制一切产业活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解析:第10题,海滨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从生态、滨海旅游上着手。从图中得不出红色旅游资源的信息。第11题,发展旅游业注意的问题有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答案:10.D 11.C
12.读下图,完成第12~14题。

12图中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大气环境问题
D.水污染问题
13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4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因此,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12.B 13.B 14.D
15.读下面的两幅图,“西安市国内游客构成变化图”(图甲)和“游客对西安市及周边旅游景点到访率统计图”(图乙),完成第15~16题。

图甲

图乙
15关于西安市客源市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客源比重增长最快
B.周边省份旅游资源客源和本省客源所占比重均下降
C.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应稳固周边地区的客源,重点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
D.客源吸引半径呈标准圆状递减
16关于西安市区及周边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
A.壶口瀑布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景点知名度的影响
B.兵马俑的游客到访率省内外均较高,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C.动物园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市场距离的影响
D.省内游客的到访率与景点知名度存在正相关
解析:第15题,阅读图甲可知:上海、四川、山东、甘肃、宁夏、贵州客源比重均上升,其余为下降或持平,故而B项错误;客源比重增长快慢等于增长幅度与原基数的比值,经计算可得出:宁夏增长最快,故A项错误;从客源地来看,一是来自周边邻近省区,二是来自距离较远的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C项说法正确;从图甲所示的客源省区的客源比重来看,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第16题,景点到访率主要与景点知名度、交通通达度、市场距离有关。兵马俑的到访率省内外游客均较高,主要受知名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壶口瀑布的游客到访率省外较低,原因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市场距离较远,故A项错误;兵马俑的知名度远高于钟楼,但省内游客到访率低于钟楼,因此D项错误;显然动物园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市场距离的影响,C项正确。
答案:15.C 16.C
17.读“北京、昆明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

17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
A.气候条件较好
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
D.接待能力较强
18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
A.气候环境的差异
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
D.环境容量的差异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拉长了昆明的旅游旺季,故第17题选A项。两城市均有自然旅游资源,且北京的气候使得其旅游旺季短于昆明,图中信息表明北京的客流量大,那只能说明北京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故第18题选C项。
答案:17.A 18.C
19.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倡导“绿色旅游”则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解析:第19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中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第20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
答案:19.A 20.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北京某景点各月游客量图(2005年)。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图(2005年)。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   ,淡季为   。(填图中的数码)?
(2)(多选)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1)题,直接读图可知,北京景点4~10月份为旅游旺季,注意填空要求。第(2)题,审清题意,要求填出“不利影响”。 第(3)题,要求填出“分布”特点,直接读图即可。注意用地理语言描述。 第(4)题,要求“分析”,注意答案要全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② ①③
(2)ABD
(3)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  原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费用越低,时间花费越少(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
(4)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的交通压力;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布。
22.(10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

材料二: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人,2009年值“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当日进入景区的游客达2.8万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以前参观九寨沟时曾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是对景区的挑战,游人增加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1)九寨沟在图中的对应字母是    ,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与不足。?
(2)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九寨沟内著名的五彩池,是阳光、水藻、湖底沉积物的“天作之合”。近几年,却出现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试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4)九寨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省九寨沟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价值极高。但由于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和旅游景区管理者采取恰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优势: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价值高,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不足:客源市场远,位于深山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较小。
(2)造成环境污染,对珍贵自然遗产、生态系统、文物古迹造成破坏,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等。
(3)游客增多,沟内经营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导致水位下降。
(4)制定发展政策:“沟内游,沟外住”“以开发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等;控制人员进入量;加大环保力度。
23.(10分)济南、泰安、曲阜是“山水圣人”旅游联合体的合作城市,也是山东省最负盛名的旅游线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曲阜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这里游人如织,但是游客在曲阜的平均停留时间仅有0.6天,这是制约曲阜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1)说明“山水圣人”线路游览价值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游客在曲阜平均停留时间较短的地理背景。
解析:第(1)题,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集群状况、旅游资源的等级角度分析。第(2)题,从景区的游览时间、地区接待能力,以及与其他旅游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等角度分析。
答案:(1)旅游资源等级高;各著名旅游点距离较近,集群状况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地域组合状况好。
(2)“三孔”景区面积较小,游览所需时间较少;曲阜作为县级城市,接待能力较差;曲阜与济南、泰安之间交通便利。
24.(10分)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第(1)题,主要从旅游景观的集群状况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等信息,可判断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差和环境承载量小等。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