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1 11: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
3.把握文章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味人物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针锋相对、大义凛然、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2.难点:学习通过对话,展现矛盾,突出人物性格,用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国吞并小国,屡见不鲜。有一天,秦国想用方圆500里的土地来换方圆50里地的安陵国,其阴谋那是显而易见的。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小小的安陵国如何自保,安陵国的命运又会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起去感受两千年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唐雎(jū)   怫然(fú)   跣(xiǎn)
抢地(qiāng) 韩傀(guī) 休祲(jìn)
缟素(ɡǎo) 色挠(náo)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上接战国,下至秦并六国,记事前460—前220约240年。《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文章长于说事,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掉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国,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谈判,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指导,或者生生讨论)
注意下面三句话的翻译。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进行谈判,意在修好。唐雎在秦国企图吞并安陵国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见一斑。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重申“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而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挺剑而起”,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屈服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不“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这件事情上的勇敢和果决。这是斗争的结局。
3.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旁白)进行朗读,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并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明确: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
步骤二:自主归纳,掌握文言知识
教师指导:把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按类进行归纳,编写一道练习题。
以下题型,供学生选择。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②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④一词多义。
⑤古今异义。
⑥词类活用。
1.学生静心研读文本,编写练习题。
2.同桌互审习题。(我设计他来做,也可自己做)
3.学生交流设计的练习题。教师点评,鼓励。
4.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1)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辱:辱没、辜负。
加惠:给予恩惠。
错意:在意。错,同“措”。
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布衣:平民。
怫然:愤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冠,帽子。徒,裸露。跣,赤脚。
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2)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②轻寡人与(“与”,同“欤”,语气词)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④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②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③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人)
④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5)古今异义
①岂直五百里哉 直:[古]只,只是 [今]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出 [今]成年男子,丈夫
③休祲降于天 休:[古]吉祥 [今]休息
④长跪而谢之曰 谢:[古]道歉 [今]感谢
四、布置作业
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简要概括其事迹。
附: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唐雎
开端  野心吞安陵    临危受使命
发展  咄咄逼人 寸步不让
高潮  欲发“天子怒” 以“士之怒”反击
结局  长跪致歉 不辱使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先让学生给这段话加标点。
2.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在这儿加这个标点。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分析对话,赏析人物形象
1.第一段表面上写了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实际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这一组对话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有哪些?
明确:①秦王的“其许寡人”的“其”,在这里起加重语气的作用,表现秦王的盛气凌人、轻慢专横的样子。②安陵君“愿终守之”的“守”,表现安陵君忠于先王的遗业,崇仰先王,维护主权;也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但有御敌之心;同时,这个“守”字还表现了安陵君不畏强暴、坚守国土的决心。
在这次交锋中,安陵君先表示谢意,后拒绝“易地”,软中有硬,有礼有节。面对强暴,说话委婉得体,但又不失君主尊严。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段话。
2.说一说,第二段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有哪些?
明确: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一个“不听”,写出秦王的怨怒,好像一个大人在训斥小孩的架势,表现了秦王的蛮横。
②“且秦灭韩亡魏”表现秦王在炫耀武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③“以君为长者”写秦王兜售骗局,故作仁慈,表现出秦王笑里藏刀,阴险狡诈。
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出秦王的咄咄逼人。
⑤“否,非若是也”先缓和语气,表现出唐雎的智慧。
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从容说明原因,强调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
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是在揭穿秦王的骗局,委婉中语气强硬,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
这组对话里,秦王的“易”和唐雎“守”针锋相对,一方面是秦王的威胁,一方面是唐雎的不卑不亢的态度。
3.第三段其实是两个小单元的对话,请把它合并为一个单元的对话,看看在表达效果上与原文有何不同。
明确: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表达效果:原文写法更妙。原文内容层层铺垫,拾级而上,把故事推向高潮。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把唐雎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突出表现了出来。
4.第四段中,是怎样表现秦王的色厉内荏的?秦王的反应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包括”“长跪而谢之”“……徒以有先生也”等词句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从侧面刻画了唐雎智勇超群、有胆有识、英气逼人的形象。
步骤二:品味唐雎辞令的巧妙
学生思考,交流看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略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
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这位外交家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2)“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3)“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三、课堂小结
《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对话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唐雎这个古代外交家的“表达智慧”让我们折服,也让我们学习到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
智勇超群
有胆有识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强的自读课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一写作特点入手分析,并组织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达到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