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1 11:18: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 濂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同乡马君则写的临别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教学时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语感,理清行文思路。
3.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翻译、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2)学习文章的对比手法。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说明了经历苦难并非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俟(sì)    砚(yàn)    嗜(shì)学
逾(yú)约 叱咄(chìduō) 负箧(qiè)
曳屣(yè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烨(yè)然 持汤沃(wò)灌 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 缊(yùn)袍敝衣 容臭(xiù)
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冻馁(něi)
2.了解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顺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全集》。
3.了解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临别赠言,即赠序。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诵读课文,疏通文义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难词难句,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
3.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
(1)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致:得到。
假借:借。
逾越:超过约定期限。
以是:因此。
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趋:疾走,跑。
叩问: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训斥,呵责。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
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2)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抄写)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5)古今异义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热水 [今]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水
②走送之 走:[古]跑 [今]行走
③尝趋百里外 趋:[古]疾走,跑 [今]趋向,趋势
④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今]或者
⑤卒获有所闻 卒:[古]最终 [今]士兵
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不真实
⑦既加冠 冠:[古]表示年已二十 [今]帽子
⑧援疑质理 援:[古]引、提出 [今]援助
步骤二:再读课文,具体研习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他在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作者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①得书之难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求师之难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③求学之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描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意在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四、课堂小结
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同学们也要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期在学业上都有所成。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我国古代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节课,我们细读课文,体会文章中作者满怀的希望。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理解文章内容
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势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明确: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得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之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明确: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步骤二:把握写作手法
1.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第一段中把“嗜学”与“家贫”做对比,突出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
②第二段中写自己家中穷苦、求学路途险恶、敝衣粗食,与“同舍生”优越的条件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生活虽苦,内心却乐,并不羡慕别人。这些对比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2.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明确:本文在写作上把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相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步骤三:合作探究问题
1.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在文章中却要大谈自己年轻时求学之难呢?
明确:本文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历述自己当初得书的艰难,从师的辛苦,以此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这一段话既含教诲,又怀勉励,写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
2.《送东阳马生序》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要勤奋学习,不畏艰难困苦。
三、拓展延伸
1.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评价?
明确: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否定的是作者“学而优则仕”的学习动机,但他那种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学习态度,仍让人得到启发。学习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只有不辞劳苦,勤奋学习,才能有所建树。
2.“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①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②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体现。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有很多,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等。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明白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只是外在条件,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最终学有所成。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并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学生在之前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