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辛亥革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6 1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二课 辛亥革命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孙中山断发改装时间:
地点:
成员组成:
主要领导人:
政治纲领:
机关刊物:
性质:
意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组织机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徐锡麟(公元1873──1907年),字伯圣,别号光汉子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借安徽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仓促起事,仅毙伤恩铭及若干清吏而失败,他本人被执,当晚惨遭杀害。
秋瑾烈士 徐锡麟烈士浙皖起义
1907.7
浙江
安徽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孙中山总结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 ——《保路同志会宣言》 ★练习: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D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
地点:
国旗:
临时大总统:
临时副总统:
性质:1912年元旦(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南京孙中山黎元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五色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答案(1)主权在民。(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把它废除了。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享之权利义务感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仍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三: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年中小学生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的原因。 崇拜孙中山是因为孙在当时的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接受。崇拜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引起一场深刻的变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2)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