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端
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发展
新民主主义 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
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四、新授设计:
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
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可利用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较多,在教法设计上回旋余地较大。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1、五四运动的背景:
可以利用一些史料进行分析,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并认识到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还可借助电视或课文,不必展开,学生掌握前后两个阶段特点即可: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简单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后,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开端”二字应强调。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利用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也很多。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诞生的条件、中共一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诞生的意义。
1、诞生的条件: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回答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
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在提醒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并且简要介绍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来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它的先进性、革命性。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史实,指出中国人民此前进行的八十多年反侵略反封建革命斗争中,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基本任务,提出过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最终导致中国革命失败来强调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得出“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这个结论。此外,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重大标志,表明了党对国情了解的加深。没有党的最低纲领就不可能实现党的最高纲领。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首先需要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总结,会得出哪些教训?然后依次简单讲述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最后带领学生分析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由此引出土地革命的内容。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分析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最后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2、红军的长征
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要分析失利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左“倾错误。影响是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关于遵义会议,要带领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然后提出为什么遵义会议能够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反“围剿”、长征初期红军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历史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加深理解。关于长征的胜利的史实,学生简单掌握即可。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在专题二已经讲过,这里主要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活动。
2、解放战争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首先强调新中国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五、总结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 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
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 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课后练习
1、 选择题: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深
D 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人民的觉醒
2、 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商人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它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 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4、 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5、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 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D 建立黄埔军校
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 杭州特别会议 B 中共三大召开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党改组宣言》发表
7、对国民大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C 推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人民群众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8、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认识到( )
A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B 必须坚持城市中心论道路
C 必须坚持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必须从城市转向农村
9、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
A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 长征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时红军远征的原因是( )
A 把革命的火种播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1、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这次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取消李德、博古的最高指挥权
C 开始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 结束王明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12、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战争的正义性 B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C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D 正确的战略战术
13、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国民党方面来说毛泽东的主要依据是( )
A 国民党达内战,不合民意 B 国民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
C 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D 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14、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的标志是( )
A 三大战役的失败 B 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蒋介石败退台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 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多种杂志,专以提供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究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命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发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1月)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这个方面是不够的。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群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队伍,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伪说”和“罢学风潮”各指什么?“远因”和“近因”各指什么?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 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毛泽东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 问答题:
1、 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什么影响?
2、 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它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它的诞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5 CBDBB 6—10 CCCDD 11—15 CBCBB
2、 材料题: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远因”指十月革命的影响。
(2)材料一污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
(3)不正确。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推动了斗争的发展。孙中山由于其阶级局限性,认识不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
(4)相同:都肯定了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不同: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则看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力军。
3、 问答题:
1、(1)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同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3)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