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 38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 一、慕尼黑阴谋—绥靖顶峰
1、背景(1)德国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1938年9月
3、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影响:
(1)暴露英法的软弱,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
(2)德国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实力,在战略上处于更 加有利的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8.),解除了德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捷克斯洛伐克慕 尼 黑
会 议(纵容)(祸水 东引)(牺牲)(签订条约)(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免除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3、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占领波兰东部大部领土从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并入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亚等地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美国改变、放弃“中立”政策
▲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扩张疆域建立东方阵线1939、9月对德宣战1940年4、5月间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线索三次突袭三次转折战役三次登陆战役四次会议三国法西斯投降 两大对立军事同盟1939年9月1日,德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苏德战场成为主战场之一,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三次突袭
▲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使日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战争经济的需要
▲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
……
为什么说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必然性?1941年
12月7日三次转折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二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三次登陆战役美英盟军北非登陆(1942年11月)
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7月)
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欧洲第二
战场开辟,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
四次会议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三国法西斯投降促使日本投降的三个主要因素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军;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兵力,大大减轻了盟国所受的压力,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了主要作用。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主要作用加速作用“二战”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凡——华”体系下隐藏的矛盾德、日、意建立法西斯专政根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凡——华”体系下隐藏的矛盾胜胜国的矛盾:
胜败国矛盾:帝殖矛盾:帝苏矛盾:英法:
美日:
英美:欧洲霸权亚太霸权法德矛盾世界霸权中 :
土:对苏维埃政权干涉;
祸水东引复仇情绪凯末尔运动五四运动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德 意 日 法 西 斯 集 团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国际格局
发生巨大变化
使国际政治
发生巨大变化
对科技发展和世界
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突出主题德意日惨败
英法削弱欧洲列强主宰
世界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体制的雅尔塔格局法西斯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苏联社会主义超出一范围国练习1、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2、在20世纪军事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的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突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的是发生在“二战”中的 ( )
A苏德战场 B 西欧战场
C 北非战场 D 亚太战场BB
1、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2、人民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江泽民1995年讲话3、和平来之不易……
战争反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