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8 22: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追求真理的步伐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光照后世的《资本论》
■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鞠躬尽瘁第13课 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导入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们创立了科学社会注意学说,他们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在共同奋斗的经历中,两位伟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追求真理的步伐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马克思出生地——普鲁士小城特里尔(Trier),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犹太律师,母亲是荷兰人,他们给了马克思良好的早期教育。青年马克思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马克思 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好学深思,除了修好必要课程外,还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阅读了大量的著作。 马克思就读过的柏林大学 马克思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经常参加该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并以其渊博的知识、缜密的逻辑推理、深刻的论断,成为“博士俱乐部”的精神领袖之一。 黑格尔(1770—1831)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唯心主义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费尔巴哈(1804—1872)费尔巴哈是德国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1842年,大学毕业后的马克思担任科伦《莱茵报》主编。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断发表文笔犀利的文章,宣传进步思想,引起了当局的恐慌。1843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莱茵报》出版。一部分股东想与政府妥协,马克思坚决退出了《莱茵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恩格斯于1820年诞生在普鲁士的巴门市(Barmen)1840年恩格斯中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恩格斯进入商行学习。但他对经商不感兴趣,把主要精力用在自修历史、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方面。 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精明能干、富有开拓精神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个笃信宗教的保守分子,他竭力想把长子恩格斯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对他大力灌输宗教思想,并进行严格的管教。但是,年轻的恩格斯憎恶专制制度,追求民主与自由,成为家庭的“叛逆者”。 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在这里他成为柏林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开始系统学习黑格尔哲学。 1842年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编辑部首次会面。马克思很快发现恩格斯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谋而合,恩格斯也认识到了这位“有一颗暴烈的心、面色黝黑的特里尔之子”的非凡才能。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再次会面,开始了毕生不渝的友谊。《神圣家族》书影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他们指出,只有物质生产才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选集》列宁燕妮·冯·威斯特华伦(1814—1881年)出身贵族家庭,是马克思童年时期的女友。他从 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卓越的才能和聪颖敏捷的头脑;她敬佩马克思的为人,爱慕马克思的才华;她冲破门第等级观念的束缚,不顾家庭亲友的反对,毅然与马克思结为终生伴侣。1836年夏,他们在家乡订婚,这是燕妮在19世纪30年代的一幅画像。1864年恩格斯同马克思及他的三个女儿燕妮、劳拉和爱琳娜。 马克思和大女儿燕妮·马克思(1869年1月于伦敦)。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巴黎成为欧洲革命的中心,许多国家的革命者聚集在此。在这里,马克思经常参加工人集会,深入到工人住宅区进行调查,了解工人的痛苦,并与许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尤其与德国流亡者组织的“正义者同盟”关系密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巴黎的工人交谈(Venetsian绘)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1844年,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马克思创办了《德法年鉴》 ,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是惟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书影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12-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学说。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的情景 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详细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影《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马克思于1848年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Khukov绘)。 在探索、宣传科学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工作情景(Polyakov绘)。《共产党宣言》(1920年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封面(1848年出版)浙江义乌人,语言学家,1919年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有专著《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美学概念》、《陈望道文集》出版。曾任《辞海》主编。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长、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陈望道(1891—1977)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和策略,论证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扼要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这部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动上升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自觉行动。宣扬社会主义的宣传画光照后世的《资本论》大英博物馆的圆形阅览室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李嘉图 古典派如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他们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系上的封建残污,扩大生产力,使工商业具有新的规模的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研究问题《资本论》中文版书影《资本论》书影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报(萨皮罗作)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隆出版。 1849年6月巴登人民军炮兵阵地(恩格斯参加此次战斗)会议通知1864-1866年国际总委员会会议在伦敦希腊街召开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在伦敦演讲巴黎公社成立大会《法兰西内战》中文版封面 它的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反对占有者阶级的结果。
公社曾想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权,它曾想剥夺剥夺者。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鞠躬尽瘁(提示:点击图中图例按钮)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马克思一家从1875年3月起到马克思去世一直住在这里。恩格斯在伦敦的起居室(1894—1895年)马克思像恩格斯像《马克思传》书影《恩格斯传》书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译本第一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便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共产党宣言》封面(1848年出版)伦敦海格特公园中的马克思墓地,图中的马克思墓碑是1956年3月14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73周年而建的。柏林的马克思、恩克斯雕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于1883年
???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 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