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单元 课 题 名 称 空气
总课时数 3 第( 1 )课 时 哪里有空气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安排了“袋子里有什么”和“找空气”两个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描述、猜想、实验等活动,感受或证明空气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2.科学探究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3.科学态度、STSE对周围的世界的探究兴趣,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并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我们周围。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法学法 观察、描述、猜想、实验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3个、扇1柄、气球3个、泡沫塑料1块、粉笔1支、碎砖块1块、海绵1块、小卵石1枚、水槽1个、矿泉水瓶1个、手钻1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总 结 (一)教学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二)新课学习1.袋子里有什么(1)展示3个塑料袋(袋口用细绳捆紧),第一个塑料袋空的,不装肉眼可见的东西;第二个塑料袋装一些水;第三个塑料袋装一个苹果。(2)提问:第二个袋子里有什么?第三个袋子里有什么?(3)提问: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怎么证明?(4)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子冒气泡等办法)(5)师生共同验证。(6)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2.找空气(1)提问:怎样可以找到周围的空气?(2)用塑料袋、扇、气球、杯子、水槽、注射器等找空气例如:吸管完全插入水杯,对着吸管吹气,发现许多泡泡不断出现。 对着空气球吹气,能将气球吹大。 将充入空气的注射器插入水槽,并推动注射器,发现出现泡泡。(3)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式能让我们找到空气?(4)设计实验,发现泡沫塑料块、粉笔、小卵石、碎砖块等物体里的空气(5)把猜想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3页下方表格的预测那一行内。(6)验证实验结果,并将验证的结果填入活动手册表格的结果那一行内。(7)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3.拓展(1)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2)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层的作用。(三)整理,下课
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手册P3
板书设计 第1 课 哪里有空气1.袋子里有什么2.找空气
教学反思1(写上时间与姓名)
教学反思2(写上时间与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