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10: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学目标
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结合上节所学回答)
学生:北宋没有完成统一。
教师: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展示:辽、北宋和西夏政权并立图
合作探究:
问题:辽的建立(建国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
学生:自行阅读、回答。
教师:介绍契丹族: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问题:西夏的建立(建立者、时间、民族、都城)。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展示:西夏货币、文字、服饰有关图片
学生:直观认识历史。
辽与北宋的合战:
问题:
1.占领燕云十六州的辽朝皇帝是谁?
2.宋太祖时,北宋与辽的关系怎样?
3.宋太宗时,被迫对辽采取什么政策?
4.澶州之战发生在何时,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谁?
5.辽与宋签订的盟约历史上称作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学生:自行阅读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答案提示。
探究知识探究: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提示:从对北宋,对整个中华民族两个方面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试说。
教师:对辽来说:使其安然脱险,而且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讲: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即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双方还进行频繁的贸易。
问题:北宋和西夏的关系怎样?有战有和宋夏合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①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④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课堂小结:
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顶峰。最终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趋势,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这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必然。现在,中华民族之间,平等、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