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认识邓小平对“历史转折”所起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癌症去世;1976年7月6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总司令病世;1976年9月9日开国领袖毛泽东逝世。巨星陨落,大地悲鸣。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在这悲欣交织的日子里,中国又将走向何方?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中国向何处去?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的两幅宣传画
思考: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提示:习近平执政以来,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老百姓敬称他“习大大”。为什么没有随处可见习主席的宣传画?
生:回答。
问题:你如何看待“两个凡是”的方针?
生:回答。
师:材料二对“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态度?
生:回答。
过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时势造英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伟人的铿锵话语尤言在耳,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邓小平复出首先做了哪件事?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及书上的导入语和课后自由阅读卡进行分析。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二,邓小平对“两个凡是”持什么态度?
生:回答。
过渡:社会的解放,取决于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源于思想的解放。
师:让学生阅读材料,问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生:回答。
探究二:见证伟大转折
学生:观看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模拟新闻报道,见证伟大转折。
角色体验:请四个小组分别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疆日报》、《美联社》记者的身份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要求明确时间、地点、主要关心的内容及对此次会议的评价。
生:活动。
师:板书动荡:十年“文革“(1966~1976)徘徊:“两个凡是”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学生:完成动脑筋: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生:回答。
师:根据教材,指导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三个方面的“拨乱反正”。
师:想一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解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生:回答。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国锋相继辞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渐渐淡出中国的政治舞台;2008年8月华国锋去世,享年87岁。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其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还作出了平反冤假错案的重要决定。文革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生:回答。
探究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
过渡语:第二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刘少奇举行了浓重的追悼大会;根据刘少奇身前的遗愿,其骨灰撒入了大海中。沉冤昭雪,正义申张。诚如刘少奇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如何避免文革的悲剧重演呢?
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如何拨乱反正的呢?
生:回答。
师: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真正走上了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的道路。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1978年是一个人的历史,它与邓小平这个名字紧紧相联系;1978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历史,它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1978年是一个国家复兴的历史,它走出徘徊,迈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