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解题技巧: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例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例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09 0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例析
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又称新情景图片选择题),是由题干给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新情景),再用图片这一感性材料作为命题的背景或者附属信息,要求考生在考试时当场阅读和理解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去解答问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设置的问题不拘泥于课本,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并能够学以致用,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这类试题已经是近年来中考的常见客,这类题在中考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现以2008年中考中的两道试题为例,谈谈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例1:(2008年江西省中考)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和图2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图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2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试题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网站这一情景入手,配以形象的部队行军和战役示意图,旨在考查考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再认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和图片内容以及文字信息可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是人民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生死决战,因此正确选项为D。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而分析比较,辨别真伪,进行思维整合。
例2:(2008年河北省文综卷)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回答右图最适合陈列在(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解析:本题从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历史情景入手,配以历史地图,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认真看图,提取有效信息。图片的主要部分在朝鲜半岛,能与此空间区域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只有抗美援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生在中国大陆,西柏坡位于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平津战役发生在北京、河北、天津区域,这些都与图中所示的地理方位不符。故答案为D。
方法指导:在解答信息迁移类图片选择题时,其实各类情景只是作为出题者的一个引子,不要局限于创设的情景去作答,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多角度判读,完成知识迁移,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不仅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如例1图中文字说明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例2图中的“朝鲜”、“上甘岭”等名称,及左下角的“志愿军入朝路线和联合国军”等字样,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不能漏掉。
二是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再分析判断选项。如例1由图中的“跃进大别山” 和“三大战役”联系到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例2将图中的地理区域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三是要强化对图片的熟悉和识记。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对图片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积累储备必要的知识;同时把历史知识与相关图片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