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6.变色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即下即用,省心高效! 新知导入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蜥蜴中的有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变色龙的变色是它们的生存本能,变色不但能帮助它们猎食,也能够更好的为它们带来伪装和防御。新知导入新知导入变色龙常用来比喻见风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比喻出自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新知导入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剧作家,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作家作品 十九世纪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怜的《小公务员之死》(1883),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变色龙》(1884)。80年代后半期,契诃夫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短篇小说。《万卡》(1886)、《苦恼》(1886)、《渴睡》(1888),对于下层人民的穷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作家作品 1889年写出《套中人》,以讽刺手法描写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1890年他到库页岛考察苦役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俄国专制制度的认识。此后不久写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共470多篇,其中大多数是短篇。作品题材多样,文笔精练。 作为戏剧家,契诃夫写了5部多幕剧。有《万尼亚舅舅》(1897)、《三姊妹》(1900~1901)等。最著名的剧本是《樱桃园》(1903~1904)。 契诃夫于1904年7月逝世。
作家作品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写作背景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3、环境包括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课前复习课前检测:一、文学常识:《变色龙》选自 ,文体 ,作者 , 国作家。
作品有《套中人》、《万尼亚舅舅》等。
二、正音正字:
契诃( )夫 恐吓( ) íng? lì( )
惩( )戒 魁( )梧( )
无精打cǎi( ):
yì( )想天开:
洋溢( ) :《契诃夫小说选》小说契诃夫俄hēhè伶俐?chéngkuíwú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异yì预习检查盛满( ) 盛大( )
筛子( ) 敞开( ) 崽子( )
畜生( ) 畜牧业( ) 中看( )
醋栗( ) 米粟( )
戳穿( ) 杀戮( )chéngshāichǎngchùzǎizhōngshènglìsùchuōlùxù预习检查1.字音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害怕心理。指身体强壮高大。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聪明,灵活。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管自任意地。无精打采:恐怖:魁梧:异想天开:洋溢:
伶俐:径自:预习检查2.释词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新知讲解看情景电影 加强印象新知讲解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
1.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新知讲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新知讲解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是被狗咬了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鬼东西下贱胚子受了害,我决不能不管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不好野狗,弄死它算了。真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我早晚要收拾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2.请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事件。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全文的重点)
结局(28-29):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讥笑和恐吓。新知讲解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4.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中写到的人物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 理清情节,感知内容新知讲解读小说,把握小说《变色龙》的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奥楚蔑洛夫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变新知讲解请大家细读“变”语言变化
神态变化
穿衣变化
5.文中主要写了奥楚蔑洛夫哪些方面的变化?边读边勾画批注出来,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新知讲解6.文章开头写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身后跟着巡警表现了什么?提着小包端着醋栗又表现了什么? 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警官形象。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这是黑暗的世道。 新知讲解7.态度是围绕什么来变化的?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来变化的。8.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新知讲解变不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新知讲解9.奥楚蔑洛夫形象: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见风使舵、厚颜无耻的忠实的沙皇走狗。 新知讲解10.细节描写 突出形象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一个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新知讲解(1)四写“血手指”一方面写出赫留金的命运与遭遇;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卑劣品质和善变,反映社会的黑暗。 新知讲解第一段: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走狗的特殊标志,也是他用以吓人、装腔作势的工具。
第十段: 吓出一身冷汗,惴惴不安,自己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十段: 又吃一惊,心虚恐惧,掩饰窘态的动作,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第二十九段: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狡猾内心。呼应开头“新的军大衣” 。(2)四写“军大衣” 文章共四次写到军大衣。中间的两次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新知讲解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作以吓人的工具;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的两次(第10段和第20段),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新知讲解(2)四写“军大衣” 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加强表现他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新知讲解(1)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请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社会现状: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11.环境分析 认识社会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新知讲解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新知讲解12.找出小说中三次提到“法律”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所谓“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新知讲解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13.如何理解小说主题?新知讲解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新知讲解 14.小说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是一种比喻,喻指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有善变技能、善于见风使舵的人, 以“变色龙”为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质,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新知讲解 《变色龙》这篇小说很能够体现契诃夫小说的讽刺特点,试说说本篇小说是如何达到讽刺地效果的。写作特色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15.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写作特色 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黑暗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写作特色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在对比中讽刺、在夸张中讽刺写作特色阅读“嗯!不错…..”到“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回答下列的问题:(广东中考题)
1、本文段选自19世纪末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_的小说《_变色龙______》。(2分)
2、对同一条狗,警官的评价前后不同,他的根据是什么?
答:狗主人身份的高低.(2分)
3、本文段写警官对狗的态度不断改变,这反映了他什么的性格?答: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3分)
4、文段中还写了对人的态度变化不定,请概括指出。3分
答:__警官开始是同情赫留金,后来指责他是敲诈者,再后来又改为同情他,认为他是受害者_.
5、“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看样子多半要下雨……”这几句话说得吞吞吐吐的话, 反映了警察怎样的心理?用一句话来回答。(2分)
答:____反映了他恐惧、不安的心理。
课堂练习(一)从这桩案子审理的结果看,人不如狗,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知道的有关狗的俗语或成语。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蝇营狗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说话粗痞)……拓展提高二、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拓展提高学习本文的启示:1、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
2、处理好文章的细节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度拓展提高 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课堂小结 奥楚蔑洛夫是将军的不是将军的1、疯狗3、下贱胚子5、野狗2、小狗4、名贵6、伶俐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沙皇走狗变不变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部编版九下6.变色龙教学设计
课题
6.变色龙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重点
1.2.
难点
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蜥蜴中的有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变色龙的变色是它们的生存本能,变色不但能帮助它们猎食,也能够更好的为它们带来伪装和防御。
新知导入
变色龙常用来比喻见风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比喻出自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准备课堂笔记
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作家作品
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剧作家,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十九世纪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怜的《小公务员之死》(1883),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变色龙》(1884)。80年代后半期,契诃夫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短篇小说。《万卡》(1886)、《苦恼》(1886)、《渴睡》(1888),对于下层人民的穷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
作家作品
1889年写出《套中人》,以讽刺手法描写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1890年他到库页岛考察苦役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俄国专制制度的认识。此后不久写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共470多篇,其中大多数是短篇。作品题材多样,文笔精练。 作为戏剧家,契诃夫写了5部多幕剧。有《万尼亚舅舅》(1897)、《三姊妹》(1900~1901)等。最著名的剧本是《樱桃园》(1903~1904)。 契诃夫于1904年7月逝世。
二、写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预习检查
(一)课前复习
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3、环境包括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
的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一、文学常识:《变色龙》选自 ,文体 ,作者 , 国作家。
作品有《套中人》、《万尼亚舅舅》等。
二、1.字音
盛满( ) 盛大( )
筛子( ) 敞开( ) 崽子( )
畜生( ) 畜牧业( ) 中看( )
醋栗( ) 米粟( )
戳穿( ) 杀戮( )
chéng shāi chǎng chù zǎi zhōng sheng lì sù chuō lù xù
2.释词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害怕心理。
魁梧:指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聪明,灵活。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管自任意地。
四、课文探究
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
1.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见课件)
2.请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事件。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全文的重点)
结局(28-29):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讥笑和恐吓。
新知讲解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4.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文中写到的人物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5.文中主要写了奥楚蔑洛夫哪些方面的变化?边读边勾画批注出来,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新知讲解
6.文章开头写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身后跟着巡警表现了什么?提着小包端着醋栗又表现了什么?
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警官形象。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这是黑暗的世道。
新知讲解
7.态度是围绕什么来变化的?
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来变化的。
8.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9.奥楚蔑洛夫形象: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见风使舵、厚颜无耻的忠实的沙皇走狗。
10.细节描写 突出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一个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1)四写“血手指”
一方面写出赫留金的命运与遭遇;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卑劣品质和善变,反映社会的黑暗。
新知讲解
第一段: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走狗的特殊标志,也是他用以吓人、装腔作势的工具。
第十段: 吓出一身冷汗,惴惴不安,自己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十段: 又吃一惊,心虚恐惧,掩饰窘态的动作,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第二十九段: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狡猾内心。呼应开头“新的军大衣” 。
(2)四写“军大衣”
文章共四次写到军大衣。
中间的两次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作以吓人的工具;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的两次(第10段和第20段),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新知讲解
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加强表现他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11.环境分析 认识社会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1)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请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社会现状: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2)“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12.找出小说中三次提到“法律”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所谓“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13.如何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14.小说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是一种比喻,喻指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有善变技能、善于见风使舵的人, 以“变色龙”为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质,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这篇小说很能够体现契诃夫小说的讽刺特点,试说说本篇小说是如何达到讽刺地效果的。
15.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写作特色】
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黑暗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对比中讽刺、在夸张中讽刺
了解作者,弄清写作背景
主动积极作答
重点字词补充
重点句子翻译
讨论交流
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简介作家作品
检查预习情况
补充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熟读课文
理清思路
板书归纳
引导思考,激发解题热情,主动完成课堂内容
拓展延伸
(一)从这桩案子审理的结果看,人不如狗,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知道的有关狗的俗语或成语。
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蝇营狗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说话粗痞)……鲁迅关于巴尔狗(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拓展提高
(二)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三)学习本文的启示:
1、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
2、处理好文章的细节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度
引导阅读,拓展视野,提升语文能力
拓展延伸,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
课堂练习
阅读“嗯!不错…..”到“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回答下列的问题:
1、本文段选自19世纪末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_的小说《_变色龙______》。
2、对同一条狗,警官的评价前后不同,他的根据是什么?
答:狗主人身份的高低.
3、本文段写警官对狗的态度不断改变,这反映了他什么的性格?答: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
4、文段中还写了对人的态度变化不定,请概括指出。
答:__警官开始是同情赫留金,后来指责他是敲诈者,再后来又改为同情他,认为他是受害者_.
5、“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看样子多半要下雨……”这几句话说得吞吞吐吐的话, 反映了警察怎样的心理?用一句话来回答。
答:____反映了他恐惧、不安的心理。
复习巩固
学以致用,学习与成长并进。
课堂小结
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