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师讲解与互动,引导学生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从而掌握其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赤壁之战的讲述,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发现电视剧中的错误,从而提高运用唯物史观、依据历史事实甄别文艺作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还原历史原貌;通过讲故事、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通过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通过三国鼎立地图的学习和动手制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信息分析历史的方法。
(3)通过探究“曹操与诸葛亮您更欣赏谁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会区别大智慧与小聪明的方法,用大智慧做好每件小事情,拒绝耍小聪明的方法。
(4)通过模仿易中天,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演讲历史故事的方法。
(5)通过猜谜语、编诗歌、巧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帮学生掌握多种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及内在联系,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学习他们身上独特的优秀品质(大智慧和鞠躬尽瘁)。
(3)通过评价曹操,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是否篡权或专权”(这是古代忠君思想所确定的影响中国2000多年并制造了无数荒唐和悲剧的评价标准)。
(4)通过运用历史知识发现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中的错误,从而树立敢于质疑专家、导演权威的怀疑精神。
(5)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探究“曹操与诸葛亮谁更聪明?”。去伪存真,扭转文艺作品对学生历史观的错误影响,还原历史真相及正确的史学观(评价人物标准),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立大智慧还是耍小聪明的选择)。
(6)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大智慧的成功做法和曾经的耍小聪明而带来的危害,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中提升的目的。
(7)通过猜谜语、编诗歌、巧记,提升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帮学生在掌握多种学习的方法中,爱上学习,爱上思考,在思考中做事,在探索中提升。
二、学情分析 --一切学习成果皆来源于学生。
历史教育的功能是:起于学生思想实际,而高于学生认识实际,从而达到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全面、正确、更好的为今天导航,创造明天的人生幸福。本课学生非常熟悉,积极性非常高,容易引入教学。但也容易受文艺作品和传统思想中错误观点的影响,对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产生的前摄抑制。教师要巧妙处理好文艺作品的两面影响,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实现“历史使人智慧”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曹操没有统一南北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手段、资源与教学方法
电子白板,多媒体,影视片段,学生手中的有关资料、历史文物、参观照片、图片等。
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材料展示法,猜谜法,巧记法,地图法。
学法:表演法,对比法,提问法,质疑法,列表法,猜谜法,巧记法,读图法,动手制作法,联想法,结构法,查资料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创设情景)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插曲,把学生带入波涛澎湃的历史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
“知道这是哪一段历史吗?”
'……”
你熟悉其中的人物吗?
“……”
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是谁?民间的评价。
“本课之后我又会为谁点赞?”
(通过主题曲的播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挑起矛盾,打破学生固有的观念,撩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提升兴趣,积极高效投入学习中去。)
(二)官渡之战--屌丝逆袭高富帅
1、自主学习
(1)自己看书76-77页,总结划出官渡之战,白板展示表格。
名称
时间
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河南)
编诗歌: 200,官渡战;曹统北方袁完蛋。
(2)标上每一个知识点在学习中所用的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思考、感想。
(4)教师走下讲台单个针对性辅导。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先学后交的教改理念)
2、表演:《胜败有因 》
先让学生分析双方实力对比,猜测结果。官渡之战前袁绍可是了不起的人物:论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论才华---袁绍有胆有识,是朝中唯一敢与董卓分庭抗礼的大臣:“难到我的宝剑是吃素的吗?”“老子不干了!”扔掉官印扬长而去,回河北老家,一时天下豪杰纷纷投奔,实力最强。更让人长精神的是,袁绍仪表堂堂。因此人送外号---高富帅。是高富帅中的战斗机。曹操出身---自己不好意思说--太监的养子,不是大太监,而是太监中的落汤鸡。胆量小,刺杀董卓不成,吓得屁滚尿流逃出京都的。长得也对不起观众--又矮又胖人送外号---矮穷矬。这是一个假货包退的极品屌丝。袁绍好比日月,曹操就是星星,高富帅与屌丝的决斗,结果用猜吗?请看表演---胜败有因,
(学生的分析、老师的背景讲解起到了先抑后扬、增加了课堂的戏剧性。)
看表演之前布置问题:从表演中找出曹操取胜的原因?)
(要求大家边观看边思考胜败的原因及感悟,提高了观看的效率。)
《胜败有因》表演
人物:旁白,袁绍,曹操,沮授、许攸5人
旁白: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两岸僵持,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
沮授:“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 曹军偷袭。”
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旁白: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
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袁绍:“你眼瞎呀!我乃高富帅,就要用实力把曹操砸扁!阴谋诡计有伤我的高大形象.况且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有人揭发你贪污,看我收拾你!”
旁白: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旁白: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
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率奇兵到彼护粮处乌巢,相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旁白: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道具:座椅、官帽、书信)
(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参与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掌握人物性格特征,关注人物心理活动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3、学有所悟,各抒己得--曹操逆袭成功的秘诀
太遗憾了,我们猜中了开头,猜错了结尾。 从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袁绍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感觉他就是个:凡是对自己有用的话都不听,凡是对自己不利的话偏要听。套用今年两会的流行语就是:有钱----任性!这样的态度不灭亡同学们都不答应!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仍然大行其道。曹操重用人才,虚心纳谏,更可贵的是,人家可是“没钱---认命”“认命吗?”应是“没钱拼命!”这样的人不成功我就不让大家辛苦学历史了。
(当下流行语:有钱任性,没钱认命。我借曹操之成功改成:没钱拼命!一字之差含义大变,由消极的宿命论变为积极的奋斗观。不仅刻画出了曹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启发了学生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分析运用流行语,升华流行语,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价值观。)
4、小组讨论:屌丝的成功逆袭是一天炼成的吗?----曹操取胜还有什么高明创新之处?
(1)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军阀混战。小皇帝像足球被踢来踢去,只有曹操勇于捡废为宝。联想:齐桓公---尊王,说明曹操历史学得好。
(2)用人:唯才是举——由刚才表演得:许攸爱财袁绍烦,曹操用才缺点不计,《招贤令》,另举例子,如:对关羽、张秀,上周瑜的当也是爱惜黄盖的才华。
(3)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业—这才是正能量。而其他军阀只知抢劫。
屌丝的成功逆袭不是一天炼成的。由此可知,操哥可不只是传说中的奸臣,而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政治眼光敢于创新的政治家。
5、客观评价真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明日之花必有今日的汗水和智慧。启发学生今日做起。颠倒课本顺序,有利于倒逼学生思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课外资料、同学合作才能完成。)
(三)赤壁之战
出示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出问题“现在的曹操可是乌鸡变凤凰。诗以言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的对手是谁?应该写在哪一次战争之前?”(207,52岁)
(由熟知的语文诗句导入下一个课题,接近学生的已知区域,容易激发学生探知欲,也是考试题的新方向,可以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1、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学生展示南阳武侯祠图片)
名称
时间
地点
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200
官渡
(河南)
袁绍(10万)
曹操(4万)
火烧袁粮
曹操胜
以少胜多
曹统一
北方
赤壁之战
在哪个江?
编成诗歌:200,官渡战,曹统北方袁完蛋;
208,赤壁战,孙刘联军烧曹船。
2、新闻发布:三方发布战前动员,讲自己的优势和信心。
中间组:曹操—势力最大
南边组:刘备—寄人篱下(展示南阳武侯祠图片)
北边组:孙权--意气风发
探究——诸葛亮为什么弃曹保刘?
请学生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感悟刘备的求才若渴、礼贤下士,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质。)
3、“天不助我“----曹操的失败全怨老天爷吗?
(1)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2)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物资不足没做好准备,只有连船,导致缺点暴露。)
(3)曹军瘟疫流行。
4、两次战役曹操为什么弱胜强败?以少胜多是必然规律吗?
启示:骄兵必败。弱时虚心是本能,强时谦虚方为德,才能长久。
(假设是研究历史事件正确分析事件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假设引领学生全面、深刻分析,发现历史规律。)
(四)三国鼎立---
1、迅速看书,填三国鼎立表,制三国鼎立图,用记忆方法。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被哪朝灭
曹魏
蜀(汉)
孙吴
联系乡土教材---曹芳被囚禁在高庄大史村。
编成诗歌:曹丕建魏都洛阳,刘备成都国号汉;
孙权建业国号吴,卫温驾船到台湾。
263,魏灭汉,265,魏晋换,280,孙吴完。三家归晋人民欢。
2、动手绘制:三国图展示。展示乡土资料:山阳和重门城
3、巧记三国建立时间 :
220, 221 , 222.
三国起止时间应为:220—280(记到课本题目下)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联系乡土教材---汉献帝被囚禁在辉县吴村山阳。
孙权是三个“2 ”,身为前辈不敢称帝却向晚辈曹丕称臣,可真够“2”的。
“鼎”字上面是“目”不是“日”。前面学过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祭祀母亲的香炉,“目”表示人家烧香给妈看,以显示孝敬,有人写成“日”,人家妈一看灼伤了眼睛,晚上武丁非找你家,一剑刺去,吓得你大喊一声:“都怨历史老师!”
(巧记方法和乡土教材是提高兴趣,体现历史的生活化,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巩固记忆的有效途径。)
4、记者采访----三国发展经济各有什么特色,原因?
(1)小组讨论,确立三国代表:
中间组:魏国代表—农业
南边组:蜀国代表—蜀锦
北边组:吴国代表—造船
介绍本国地理特点及对策。
(2)卫温到台湾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以部分。
(3)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特长,形成特色,走出自己的路。
(历史使人智慧,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发挥长处,形成优势”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5、从东汉到三国,是进步还是退步?
(帮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不是是否统一,而是社会是否进步
6、南北正反方辩论:
诸葛亮聪明吗?(反方可采用与商鞅对比智慧的方法?)
(通过评价曹操,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是否篡权或专权”(这是古代忠君思想所确定的影响中国2000多年并制造了无数荒唐和悲剧的评价标准。达出结论:诸葛亮“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树立正确的聪明观。)
7、巧记西晋统一时间
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实现由分裂到统一,标志是280年灭掉吴国。
巧记为:吴国灭亡---二八口(280)。
(五)板书设计
见PPT课件。
(六)轻松一刻来猜谜
1、.领导干部专用码头.2、紫禁城的墙. -----各打一本课地名3、爷爷让王位。4、天晴别忘带草帽。. -----各打一本课人名
演义三国故事,巧猜我班人名
5、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6、曹丕称帝改国号废旧制。7、刘备最爱用哪个国号? -----各打我班一人名。
(答案见课件)
(猜谜语的方法我爱用,学生更疯狂,用历史故事猜学生人名是我的独创:常有猜不出来不让我离开教室的快乐;课下苦思冥想、偶有所得及时向老师汇报的狂欢;甚至也出谜语报复老师的成就感。若不选这种方法就会失去一个体验课堂快乐幸福教育的机会,就是对教育的懈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漠视和亵渎。)
(七)巩固练习
1、见课件 第2题让学生补充还有哪些原因?
2、啄木鸟---你敢质疑大导演吗 ?
你能发现电视剧中的错误吗?
(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精神的体现,是提升思想的捷径,绝不是显摆。教师要创设条件,保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指导质疑方法:依照唯物史观,依据史实。)
(八)本课小结 ----线索歌200,官渡战,曹统北方袁完蛋;208,赤壁战,孙刘联军烧曹船。
曹丕建魏都洛阳,刘备成都国号汉;孙权建业国号吴,卫温驾船到台湾。
263,魏灭汉,265,魏晋换,280,孙吴完。三家归晋人民欢。
(没有不喜欢这种方法的:简洁、上口。)
(九)结束
在《三国演义》主题曲的背景中,集体朗读苏轼的《念奴骄·赤壁怀古》结束本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