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教材教法总结-人教新课标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教材教法总结-人教新课标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1 11: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1.通过阅读三篇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和习惯。
2.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读写需要积累的词语。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单元重点:
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单元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他们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流程:
一、初读文本,发现作者的感叹:二、研读文本,感悟作者的感叹。
三、感受血性长城凝聚的民族忠魂。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体会长城的气魄。

1、想象长城“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
2、课外拓展,简介“山海关”和“嘉峪关”。
3、指导背诵,小结板书:崇山峻岭盘巨龙
4、回归作者的感慨,反复诵读: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重点研读部分
①、紧扣“高大坚固”,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特色。
②、借助图片,形象感知:
看简笔画:了解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③拓展说话,想象自己登临长城,赞美长城: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八达岭,目睹了高大坚固的长城,无不赞叹:“啊,长城!你 !”
④回归作者的感慨,反复诵读: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重点研读部分
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劳动人们修筑长城的艰辛: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简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化学生情感,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课外知识链接,进一步感受长城所凝聚的“血汗和智慧”(出示资料,自由读,说说感想:)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
③回归作者的感慨,反复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二、围绕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进行讨论。
三、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四、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重点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
理解“长廊”的特点可以这样设计:
⒈指名朗读
⒉讨论: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和美)
⒊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
 “一眼望不到边”,这是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
 “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⒋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先讨论后总结。课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写长廊的美:⒈横槛上的画美⒉长廊两旁的环境美。讨论时引导学生理解“横槛”、“神情气爽”等词语的意思。
⒌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长廊的“长”和“美”。
⒍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余各段的学习中去。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师生分头搜集、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图文音像资料。
二、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重点研读这两部分
因为文中排列句式用得很多,可利用选词语编对联来进行对联训练.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披铠甲 穿战袍 执缰绳
握宝剑 登毡靴 持弓箭
久经沙场 手持兵器 随时准备
重任在肩 整装待发 上马冲杀
教学反馈
1.有益的、有效的反馈
2.有害的、无效的反馈
有效反馈的特点
1.准确性
2.针对性
3.制导性
4.激励性
5.多样性
6.交互性
教学反馈的方式
1.口头反馈
2.书面反馈
3.体态反馈
4.活动反馈
5.小组反馈
6.个人反馈
7.集体反馈。
反馈形式
反馈范围
《长城》教学设计片段
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评提高,在难读处老师作适当点拨,同时,要关注读书发展慢的学生,多给机会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
《颐和园》教学设计片段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