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11: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国大典上的旗杆须高达30米,才能和天安门城楼形成完美的比例。而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出这么长的钢管。最后,在北京自来水厂的车间,找到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套起来焊接,但只能做到22.5米,再长就不能保持旗杆的稳定性了。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记者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其实老外哪里知道,这17架飞机是我们全部家底,为了让飞机看起来多一点,宁愿冒着危险,让飞行员们飞过去之后绕一圈再飞一次。而这些飞机都是从国民党手里夺来的。性能本来就已经不太好,再加上缺少零件,飞机的安全是无法百分之百被保证的,飞行员要签“生死状”。


旗杆的遗憾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1. 背景:
①②
2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 .基本任务:
4 .主要成就:
5 .结果: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①②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背景:
2 .时间:
3 .会议内容:
4 .会议意义: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 北京

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目的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十三五”计划(2016-2020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工业
农业
商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通常指钢铁业、石化业、造船、汽车制造这种需要大型生产设备和大量人力的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 。

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例如纺织业、加工业等。

国民经济产业分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为什么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呢??
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基本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主要成就
苏联派出几千名顾问和专家援华
(1)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纲管厂等三大工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鞍钢无缝钢管厂、七号高炉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在整个50年代,鞍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象征。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出一汽总装配线,欢快的喇叭声饱含着民族的骄傲,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从此,解放牌汽车带着一汽人的光荣与骄傲,开往祖国各地,驶入国际外援舞台。
1956年7月,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放第六代
解放第三代
解放第二代
  1956~1986年共生产102万辆。1988年进行换代设计,第二代CA14I型车载重量5吨,可拖带6吨重挂车,最大功率99千瓦,最高车速90千米/小时,每百千米耗油22.5升。解放牌汽车还有CA34I型自卸车、CA93I型半挂列车等品种。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红旗轿车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红旗”二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新中国发生的太多历史事件都与“红旗”有关。在国人心里,它有其他品牌所不能代替的位置。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1954年至1962年曾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8年,“可以说,把我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一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2017年7月20日,中国一汽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25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620-1普通车床
沈阳机床厂
主要成就
沈阳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35年,解放后一五计划期间曾被列为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六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现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主要成就
飞机制造厂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










列举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领域 的成就?






































主要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纲管厂等三大工程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全长669km,是一条连接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动脉,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它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重要条件。
宝成铁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鹰厦铁路,北起江西省鹰潭市,南至福建省厦门市,全长694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铁路干线。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其南段沿江修建,地势险要,北段崇山峻岭坡陡弯急,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泥石流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鹰厦铁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建设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大桥总长1670米,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铁路。
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作用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这支英雄的军队遵照党中央的号召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和藏族同胞一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经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全长4360余公里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使得西藏人民用现代化交通运输取代了千百年来人背畜驮的极其落后的运输方式,开创了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主要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用生命修建的进藏天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沿川藏公路进藏,进藏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峡谷和大江大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
  青藏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承担着西藏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新藏公路
新藏公路:传统上指219国道(而216国道中心段称新藏公路二线),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2140公里石碑。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C。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即山口)16个、冰河44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艰苦公路,有的路段艰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作用
  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你还知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创造了哪些历史上的第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5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工程开工和峻工,工业化的巨轮在高速运转着,共和国的面貌每天都是新的,人们在为实现民族工业化的理想而奋斗,更为赶上这样一个时代而自豪。

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 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会议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性质
宪法内容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内容
②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意义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