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5.4 走向整体的世界(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5.4 走向整体的世界(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16: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b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b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b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
西门子 爱迪生 卡尔·本茨 诺贝尔
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科技:19世纪,科学的长足发展(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
时间 人物 成就 时间 人物 成就
1831年 法拉第 电磁感应学说 1869年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19世纪30年代 施莱登
施旺 细胞学说 1873年 麦克斯韦 提出光的电磁说
19世纪40年代 焦耳等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888年 赫兹 证实无限电波的存在
1859年 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 1895年 伦琴 发现X射线
1865年 孟德尔 遗传定律 1897年 汤姆生 发现电子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门;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关于这些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
——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资金、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历史条件
技术革命
市场推动
资本雄厚
科学突破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19世纪上半期的殖民扩张。
成 果
发明者
国别
发明与创造
作 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中心?带来哪些部门产业的发展?

电力
广泛应用

新交通工具创制

电讯事业发展


化学工业建立


1、第一次: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2、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两次工业革命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及影响。
能源依次:煤炭、电力、石油
动力革新: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
以上两方面的变革使人类发生了利用水、风等自然力
---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的划时代的变革,极大的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多年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同时开始于几国
英国—法美—德俄日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交叉
进行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 间
范 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1.总体影响:19世纪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体趋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高度发展(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具体条件
1)物质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从而产生了垄断公司,它们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国际间的这种密切的经済交流为世界市场的高度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2)技术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便利,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近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为世界市场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重要保障: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国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极力瓜分世界扩大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为世界市场的高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间竞争加剧
垄断组织产生
到一定
程度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垄断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如何评价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形成的概况
(1)形成的时间:
(2)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部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兴工业,如汽车工业、
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
(3)垄断组织的形式:
(4)垄断程度较高的国家:
美国、德国
(5)代表性的垄断组织:
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 美国钢铁公司;
德国的电业总公司、西门子公司
生产领域:托拉斯、康采恩
流通领域:卡特尔、辛迪加
(6)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况,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内涵 框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主要内容 ①物资和物种交流;②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③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④各内容种社会形态的冲突和选择。


影响
积极 ①促进了世界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③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消极 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消极衡,从而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如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两大军事集国的对抗)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工业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第一节 新航路开辟(出现或雏形)
第二节 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粗具规模)
第三节 工业革命(初步形成及逐渐成熟)
第四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及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