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
2.介绍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3.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问题导学】
依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说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结构】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为什么?(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外交开放)
二、是什么?
(一)外国学习中国文化(中日文化交流)
1.遣唐使(日本主动学中国)
(1)概况
(2)影响
2.鉴真东渡(中国主动帮助日本)
(1)东渡经历
(2)影响
(二)中国学习外国文化(中印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1.取经经历
2.游学经历
3.译经经历
4.西行贡献
三、怎么办?
1.对我们国家的启示?
2.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启示?遣唐使船【问题导学】
一、遣唐使
1.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中先后有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2.结合教材正文、《相关史事》及《课后活动》,说明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探究】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1)讨论:根据20页“动脑筋”:当时日本货币与唐朝货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2)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归纳】
(1)外形、图案、文字、年代:
“开元”比“和同”早88年。
(2)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
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问题导学】
二、鉴真东渡
1.学生看《鉴真东渡图》,先讲自己知道的鉴真东渡的故事。
2.观察《日本唐昭提寺内的鉴真塑像》: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3.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请学生讨论后回答。鉴真东渡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学习方式】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朝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持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与日本的关系【议一议】
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玄奘西行图【问题导学】
三、玄奘西行
1.依据《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都经过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2.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玄奘讲经处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大唐西域记》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返回代表: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 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与天竺的关系【要点梳理】
一、遣唐使
1. 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 次数:十多次。
3. 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4. 作用:日本文化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 目的地:日本
2. 到达时间:公元754年
3. 次数:共六次,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
4. 作用: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 时间:唐贞观年间
2. 目的地:天竺
3. 贡献:①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②翻译大量佛经→高僧、翻译家(为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③《大唐西域记》→旅行家(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文献)。【重温课时结构】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为什么?(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外交开放)
二、是什么?
(一)外国学习中国文化(中日文化交流)
1.遣唐使(日本主动学中国)
(1)概况
(2)影响
2.鉴真东渡(中国主动帮助日本)
(1)东渡经历
(2)影响
(二)中国学习外国文化(中印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1.取经经历
2.游学经历
3.译经经历
4.西行贡献
三、怎么办?
1.对我们国家的启示?
2.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启示?【课堂作业】
《同步练习册》
完成P9填空
完成P10选择题?【课后作业】
1.完成要点背诵
2.完成《填充图册》9、10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