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3.4世界的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02 09: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3.4世界的聚落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 地理备课组 供稿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及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
自主学习
自主解惑(独学)
1.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________,居民的居住状况相对______。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_______,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______。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_______________和特点。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________,又与居民的社会密切联系。
5.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_________、民族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_、民风民情、、经济和发展水平。
保护文化遗产应控制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______,避免过度对文化遗产__________-的破坏等。
合作交流(对学)
读图3-20至3-25,想一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读图3-26,村庄是怎么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读图3-27/3-28,看一看,东南亚传统居民与北非传统居民各有哪些特色?这些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群学)
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
图示理解形成聚落的要素

【例1】 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

【例2】 “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雨雪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雪区
|X|X|K]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预习诊断:测一测,本节的知识你掌握了吗?
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集中居住形成了 (??? )
A、乡村? B、城市 ? C、家庭? D、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
A、 人口多少不同??? B、建筑形态不同 C、产业类型不同??? D、文化水平不同
3、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 )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4、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 )
A、农田 B、牧场 C、池塘 D、高楼
5、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这些问题不包括(??? )
A、 环境污染严重 B、居住较为拥挤 C、土地荒漠化严重 D、就业较为困难
6、下列有利于保护古代文化遗迹的行为是(??? )
A、刻画留言 ?B、攀爬古迹? C、深埋地下? D、防治工业污染
7、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名城,根据聚落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你认为它在图中什么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情境导入:

五、预习反馈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聚落概念:
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 和
两大类型。
3、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
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 的和规模较
大的 ;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5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
乡村人口 ,规模 ;城市人口 ,规模 。
乡村建筑以 为主,城市建筑以 为主。
乡村空气 ,环境 ;城市环境 。
6、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聚解决措施:
聚落的演化过程
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
→ → →
7、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疑难互动
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有 教师活动:
着怎样的联系?
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有不同的观点。你赞成下列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拆旧建新 整旧如新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
1、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高山、荒漠 B、肥沃的平原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2、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3、造成不同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聚落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当地地形、气候的差异
4、关于聚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些河流的上中游地带,聚落密集 B、在一些大河的下游三角洲,聚落较分散
C、在沿海平原,聚落较少 D、在一些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6、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表中适当的位置
A、防止城市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 B、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D、进行城市合理规划
E、城市交通日益拥挤,城市住房紧张
F、控制城市人口和规模,建卫星城镇,开发新区
G、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 H、发展城市交通、兴建住宅
I、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八、系统总结 点拨建构


九、课后反思
对教学内容:

对教学过程

对教学效果

意见及建议


十、限时作业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印制时间:
必做题
1、下列可能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是( )(双选)
A、黄河流域 B、青藏高原 C、南极 D、两河流域
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②地形平坦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将下列不同地区与建筑物对应连线。
A.东南亚 ①竹楼
B.陕北 ②冰屋
C.西双版纳 ③四合院
D.内蒙古 ④土楼
E.北极 ⑤高脚屋
F.北京 ⑥窑洞
G.福建客家 ⑦蒙古包
选做题
读城市形成变化发展图,思考下列问题
(1)、右图案反映了 的形成过程。
(2)、观察和分析图片,说出下列的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地 ;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地 ;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地 并有向高空发
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 ;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 和 ;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依据
你对城市形成的理解,请说一说下列哪些地方容
易形成城市?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峡谷地带,e、热带雨林深处,f、冰雪秀丽的南极大陆,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批改等次: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







解 决 途 径




城市扩大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