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16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内容概况:
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指由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它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新中国成立,历时30年。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以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的革命开始由无产阶级领导。
二、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步。在思想脉络上,上承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下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给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历史机遇。
1、导火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 过程: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
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在斗争中,李大钊、陈独秀起了领导作用。第二阶段——6
月初,以上海为中心,全国人民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分期 6月初前 6月初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
斗争形式 罢课游行 三罢斗争
3、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真谛。
5、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为运动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中共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为中共成立奠定
了思想基础。此时,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出现,如毛泽东主
编的《湘江评论》、李大钊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是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的成立——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人,大会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选举了第一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宣告了党的成立。
3、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建立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为什么说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1、南昌起义:
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
中共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用
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
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获得胜利,之后南撤,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2、红军长征: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红色政权的建立引起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失败。
原因:根本原因——以博古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错误指挥;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中央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全部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彝族大凉山—大渡河—泸定桥—大雪山—草地—陕北吴起镇。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内容: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
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两件大事:四渡赤水,打乱
了敌人的围剿部署;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两大会师:1935年10月,中
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
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
月,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