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14: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 )【掌握】
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
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明朝建立于( )【运用】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拓展】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以八股取士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理解】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 )【运用】
A.考试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理解】
A.设置进士科 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 D.明朝“八股取士”
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识记】
A.北京和南京 B.洛阳和长安 C.开封和临安 D.北京和洛阳
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 )【识记】
①葡萄 ②占城稻 ③甘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2)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些能力?
材料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
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根据材料三,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考试形式有何危害?
《明朝的统治》习题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于应天府,建立明朝。同年朱元璋率军攻陷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选D。
2.【C】 【解析】考查学生世纪年代换算,明朝建立时间是1368年,为14世纪60年代。故选C。
3.【C】 【解析】厂卫特务机构始创于明朝,是正常的监察制度之外以帝王权力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单独为皇帝服务、监视百官、残害人民的机构,它超出了封建制度各种权力之间的正常关系。说明封建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无法使用正常的手段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故选C。
4.【B】 【解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故选B。
5.【B】 【解析】从目的来看,无论唐朝还是明朝科举考试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排除A;从内容来看,唐朝科举考试诗词歌赋、时务策,明朝科举考试四书五经,故B符合题意;从方法来看,唐朝、明朝都是闭卷考试,故排除C;从管理来看,唐朝、明朝都有主考官监场考试,故排除D。故选B。
6.【D】 【解析】ABC选项出现于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处于创立完善的阶段,推动了社会进步;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对命题范围、答题观点、答题格式多加限制,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从此,科举制开始阻碍社会进步。故选D。
7.【A】 【解析】根据所学,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故选A。
8.【A】 【解析】根据所学,葡萄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时期,占城稻引进是在北宋时期,甘薯的传入是明朝,传入顺序为①②③。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1)【答案】“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变化有:中央撤销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作用:加强了皇权。
【解析】根据材料一的“罢丞相不设”可知,废除丞相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帝”指明太祖朱元璋。材料中的“罢丞相不设”指废丞相,“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指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指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都加强了皇权。
(2)【答案】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或皇权高度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负责监视的人是明太祖派去的,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时设立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因此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锦衣卫。由此体现明朝政治具有实行特务统治的特点,而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表明明朝君权高度强化,因此也可以说是具有皇权高度强化的特点。
10.(1)【答案】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及表格中考试内容“《礼记》《左传》《孝经》《论语》”等可知唐朝科举考查士人的掌握经典及运用的能力;从考查“诸经大义”“作诗、赋、文”可知考查文学能力;从“时务策”可知考查对时事的分析能力。
(2)【答案】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解析】从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知宋朝重视读书和教育。从“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认为男儿要实现人生志向需要读书科考,因此产生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挂念。
(3)【答案】八股取士。危害: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
【解析】从材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可知明代科举采用“八股取士”。结合所学,八股取士过于死板,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