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16 11: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本考点内容概况:
人民解放战争大体上从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止。
人民解放战争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民党军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从1947年3月到6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反攻。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到1948年9月。第三阶段——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到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第四阶段——追歼国民党残敌。从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
二、挺进大别山——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反攻的条件:1947年6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
意义: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人民解放军
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使解放战争达到一个
新的转折点,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
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
背景: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
。人民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
改善;而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
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中央抓住
有利战机,先后发动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基本情况:
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方针或策略 战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先攻克锦州,“关门打狗” 歼敌47万 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现在碾庄、双堆集,后在陈官庄。中间突破 歼敌55万 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改编、歼敌52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合计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四大野战军 改编、歼敌150万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3、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
军的命令》,刘邓大军和陈粟大
军发起渡江战役。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
到江苏江阴,全长500多公里。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没。
(也是渡江战役的意义)。
四、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性质,决定其失败的必然性,人民解放战争因为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必然获得人民的拥护。(根本原因)(2)、中共的正确领导。从最初的运动战,到抓住时机挺进大别山,到发动战略大决战。(3)、人民
解放军将士的奋勇作战;(4)、革命
量力团结一心;(5)、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陈毅说:淮海战役
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军在黑山、大虎山围歼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